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  |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热点查询:长治襄垣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动态

虒亭镇:积极探索特色产业路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时间:2025-03-21 08:16       大    中    小      来源:襄垣县融媒体中心

致富是果,产业是根,根深才能叶茂果丰。

近年来,虒亭镇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重要抓手,立足区域优势,挖掘资源潜力,不断优化产业生态,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目前,37个行政村已形成多个富民兴村特色产业,其中不少产业空间广阔、前景光明。一幅“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的乡村发展新图景在宝峰湖畔徐徐展开……

早春时节,走进虒亭镇司马村养殖大棚,一个个镀锌板帆布桶整齐排列,泥鳅苗在水中翻腾。这个被村民寄予厚望的项目,既承载着村落的致富期待,更折射出一个传统农业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破局探索。

早上7点,管理员郭中兵已经在蓄水池旁认真记录水温数据。刚换了水的养殖池里,18万尾泥鳅苗正在欢快地游弋。“水温必须控制在25℃左右,而且必须3天换一次水。”他一边观察着池内泥鳅的状态,一边向记者介绍这段时间养殖摸索出来的经验。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通过多年乡村振兴的实践,早已成为司马村干部群众的共同认识和行动指南。然而,具体到司马村的实际,种什么、养什么,如何发展、如何增收,仍然是该村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司马村不断寻找新路径。他们搞调研、看市场,组织相关人员赴南方学习考察。经过深入分析和对比,结合本地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最终把目光投向了泥鳅养殖。

“我们调研对比了罗氏虾、对对虾、小龙虾和泥鳅等养殖品种,发现泥鳅具有养殖周期短、抗病能力强等特点,适合在我们这里养殖。”司马村村干部张霞介绍道,“现在是试验阶段。如果养殖成功的话,我们会大规模推广,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

在镇政府支持下,司马村引进了现代化养殖设施。与传统养殖不同的是,该设施集加热、制氧、排污、水循环净化等功能于一体,为泥鳅健康成长提供了稳定的养殖环境。试验成功后,不仅会拓宽虒亭镇特色种养殖产业路,还能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随着一条条泥鳅苗跃出水面吞食饵料,虒亭镇的产业变革正在悄然积蓄能量。从泥鳅养殖技术攻关到全镇“一村一品”产业拼图构建,这个拥有2.29万人口的乡镇,锚定了以小杂粮、中药材、水果、特色养殖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发展方向,谋划实施小河鹌鹑养殖,蔡桥螃蟹养殖,虎口智能大棚、酿酒高粱种植、双花双叶金银花深加工,西底村樱桃种植等多个项目,引领虒亭向农业产业现代化、特色化道路稳步迈进。

乡村振兴不是流水线上的标准件生产,而是因村制宜的智慧和等待成长的耐心。虒亭镇副镇长李静表示,接下来,全力做好项目用地、营商环境、入企服务等保障工作,不断推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