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0 17:05
大
中
小
来源:襄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的新型预算管理方式,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强调和注重财政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多处提及预算绩效管理,如: “第十二条 各级预算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第三十二条 第一款 ……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有关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和本年度收支预测,按照规定程序征求各方面意见后,进行编制”;“第三十二条第三款 ……以及绩效目标管理等预算编制,……”;“第四十九条第三款 ……(四)对执行年度预算、改进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绩效、加强预算监督等提出意见和建议”;“第五十七条第三款 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对预算支出情况开展绩效评价”;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为解决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于2018年9月印发并实施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我县县委、县政府为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于2020年11月制定并印发了《襄垣县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襄发〔2020〕12号)。当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舆论氛围已经形成,从中央到地方,“花钱必问效、低效必问责”底线思维逻辑正在构建。
2014年6月,我县财政先于其他县区开始着手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绩效服务预算的工作思路,通过宣传、培训、“一对一”辅导等手段,让各部门预算单位逐步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特别是今年以来,按照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的要求,我们认真落实《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强化预算编制,确定责任边界,量化审核要点,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加强对预算和绩效的精细化管理,努力推动我县财政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但受固化思维影响,多数部门预算单位在财政预算收支执行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绩效管理认识较为粗浅、管理氛围不够浓厚、考核体系尚不健全等问题,进而出现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的困境。让政府和预算单位真正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是保障政府预算走上科学化、精细化的关键,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根本保障,也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
我们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事前精准筹划,树立目标导向
我们紧扣预算管理一体化目标,全面实行“大股制、大预算、大监督、大保障”的预算管理改革,全方位全周期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明确提出早谋项目、早定目标、职责重定、流程重塑,要求财政局内设业务股室及早对接,各预算部门单位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嵌入到各个环节。一是专门成立了预算一体运行机构。在预算编制和执行环节,明确提出预算编制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相关业务股室是围绕这个核心的具体执行者,严格规定流程做实预算,科学细化量化绩效目标,实现预算管理一体化组团作战、高效运转;二是提早谋划项目编报入库。要求部门单位从7月份开始,利用4个月时间完成项目入库工作,并对项目入库时间实行网格化管理,将归口业务股管理的部门单位按业务量大小,分时段切割成网格“一对一”指导审核项目,确保项目精准入库。一方面部门单位有充分的时间精心编报项目,另一方面,财政业务股也有精力和时间认真审核,为开展重点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提供了充足时间和先决条件;三是提前下达预算控制数。在11月初下达经常性项目预算控制数,给部门单位及财政业务股留出足够的预算编报和审核空间,确保项目预算编制的精准性和绩效目标设定的合理性;四是尝试将预算评审环节前置。在项目预算编制时间拉长的前提下,将重点项目预算评审环节前置,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二、事中强化监督,同步监察指导
为强化事中监督,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监察专班,分行业分领域分系统确定工作重点,做到项目运行到哪里,绩效管理同步跟踪指导到哪里。展开了全年常态化、全程伴随式监察指导,专门设立了三个监察小组,每个小组由三名成员和一名具有丰富财政工作经验的监察专员组成,确立了“上级命题、领导点题、关注难题、合力破题”的工作思路。针对全县各部门单位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政府采购、绩效管理、项目预决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调研、监察、服务、指导,对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痛点、堵点,及时进行回应,掌握第一手情况,采集回精确信息,为进一步科学编制预算、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供决策依据。
三、事后评审问效,优化结果应用
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应用到预算编制环节提高预算编制的精准性,是财政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目的和初衷。在有效提高绩效评价质量上,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立了第三方参与绩效评价阶段成果报告制度。凡参与我县绩效评价业务的第三方机构,要定期报告阶段工作成果,包括资料收集、现场核查、社会调查等内容,以及可能存在影响评价结果的困难和问题,为财政及时提出改进建议、调整评价方案、协调处理相关问题提供参考依据;二是财政相关机构人员深度参与。首先,专门成立绩效管理股,机构专设人员专职,配强了工作力量。其次,对第三方机构拟定的评价方案进行可行性审核;再次,配合第三方机构到项目现场开展调查工作,听取被评价单位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和修正评价方案;三是组织专家进行公开评审。针对第三方出具的绩效评价报告,组织专家评审会,对评审专家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督促第三方逐条修改。评价费用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根据专家评审和报告整改情况综合评分,按实际得分给付。
评价结果经被评价单位确认后,针对结果建议,督促被评价单位整改落实,并将落实结果作为下年度项目预算编报依据。2021年,我们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城乡公交运营项目和县城公共自行车运营项目开展了绩效评价,组织专家评审,各方现场参与,公开解决方案,在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运营质量的同时,适度调减了两个项目的运营费用,年节约财政资金800余万元。不仅有效解决了项目运营成本过高,财力负担不合理的问题,同时也回应了社会关切,关注了民生项目,宣传了绩效理念,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带好一支队伍,强化人才保障
近年来,国家围绕财税体制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对基层财会和绩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从根本上提升队伍的综合素养,我们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发力:一是优化流程“减负”。按照预算管理一体化管理要求,明确责任边界、制定审核标准、量化工作内容,合理安排财政和部门单位绩效业务人员工作量;二是留出空间“交流”。通过拉长预算编制时间,让财政和部门单位绩效业务人员有充足的沟通交流和学习机会;三是绩效考核“挂钩”。将部门单位绩效管理业务工作表现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奖优罚劣,最大程度提高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心。四是组织全县各单位财务人员外出参加培训,提高本领,增进了解,稳定队伍。
五、完善机制建设,确保持续发力
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我们紧跟中央、省、市绩效管理顶层设计,结合我县工作实际,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指导性意见、政策法规、管理办法。先后印发了《县级政策和项目预算事前绩效评估管理暂行办法》(襄财绩效〔2021〕1号)、《县级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襄财绩效〔2021〕2号)、《2021年开展项目支出及部门整体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工作计划》(襄财绩效〔2021〕3号),《县级预算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管理暂行办法》(襄财预〔2022〕7号),《襄垣县财政局2022年预算绩效评价实施方案》(襄财预〔2022〕8号);转发了《中央部门项目支出核心绩效目标和指标设置及取值指引(试行)》(襄财绩效〔2021〕4号),《关于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管理办法》(襄财预〔2022〕9号)等相关文件,为预算绩效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奠定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在各项制度的保障下,我们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紧抓工作关键环节、紧抓工作重点内容、紧抓工作提质增效,从绩效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开展目标申报、事前评估、事中跟踪、事后重点评价,从项目、政策的评价拓展到部门整体的评价,从一般公共预算资金拓展到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从绩效管理的开展形式、内容、质量上基本上实现了县委、县政府在《襄垣县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中的既定目标。
今年以来,我们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业务改革要求,用系统规范倒副管理规范,切实从技术层面硬化了预算约束。年初我们以厘清部门职责、确定工作边界、细化工作任务、强化绩效管理和结果应用为思路,出台了具体的流程指引和操作规程,和大监督长效机制实施方案,多点发力,形成合力,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
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宏观管理、履职效能高效科学的具体体现。今后应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要坚持做到三措并举、三管齐下:首先,要多渠道、全方位、不间断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全体预算单位大力营造人人懂绩效、事事讲绩效的浓厚氛围;其次,恳请县人大常委会及其财经委员会适时组织开展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专题调研视察,以人大监督的有力手段推动全县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第三,要正向引导全县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切实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在县级层面逐步建立完善政府绩效管理考核机制,将部门综合绩效管理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制定执行相应的考核奖征办法,把“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真正落到实处,实现制度化、规范化、高效化的刚性约束,加快促进我县绩效管理打牢基础、规范执行、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