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2 19:16
大
中
小
来源:襄垣县农业农村局
尊敬的韩俊彪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襄垣县作为全省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规划先行,全面推行“五+五代两自主”模式,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襄垣路径;探索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运行机制,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搭建盘活集体资产平台公司,提升应对市场能力;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项目评审专家库;率先运行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引导资本下乡,盘活农村“沉睡资产”,实现产权交易“小平台”撬动资源配置“大引擎”。初步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与农民致富增收“双赢”目标,为实现共同富裕和美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一)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建强基层阵地。推进“1+9+X”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建设,专列补助资金300万元,对50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新建和改(扩)建。建立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22个,小哥驿站9个,推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银行网点、户外设施免费向新就业群体提供充电、热水、休息、药品等服务。二是建立“三务公开”制度。制定《襄垣县农村“三务公开”实施细则(试行)》,明确公开原则、公开内容(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内容54项)、公开时间、公开程序等,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印发《关于做好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的通知》,聚焦“四类问题”进行摸排,确定9个软弱涣散农村党组织,按照“一村一策”制定整顿方案,成立“4个1”工作组,组织进行实操实训,划拨党费9万元支持整顿工作,整改情况已经县委常委会会议研究确认。四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按照骨干类、普通类、流动类、特殊类四类,对7974名农村党员进行积分制管理。开展排查整顿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工作,共排查党员1839人,发现“四类问题”132个。建立流动党员数据库,制定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发展党员243人。
(二)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一是制定工作方案。牵头制定《襄垣县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襄垣县抓党建促乡村治理能力提升实施方案》《襄垣县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施方案》,编印《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手册》,梳理确定农村领域23项108条重点任务,城市领域18项70条重点任务。二是建立包联制度。28名县级干部包联29个村145户,460名镇级干部包联238个村(社区)4600户,全面践行“一线工作法”,聚焦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定期进行调研指导,推动解决基层存在的难点问题。三是统筹推进落实。坚持每日上报工作动态,每周印发工作提醒卡、报送《周报》和8类统计表,更新制度建设情况、重点任务课题项目化推进、专题培训情况等相关台账,确保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三)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落实人才政策。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人才工作总体部署,明确人才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组织对农村实用人才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234人、村级后备干部691人,公开招聘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238名,并建立镇村干部“双对一”结对帮带机制。二是强化队伍建设。旗帜鲜明树立崇尚实干、人岗相适、培养年轻干部的导向,对乡镇干部队伍进行摸底研判,关键岗位轮岗12人,清理借调人员17名,累计选派驻村帮扶干部57名、驻村第一书记18名、选调生13名,形成了“干部在一线培养、业绩在一线创造、人才在一线选拔”的用人导向。三是实行星级化管理。分别制定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对248名村(社区)“两委”主干进行星级初评。经“回头看”重新核准,226名村党组织书记,0星级112人,一星级37人,二星级51人,三星级10人,四星级16人。组织镇村党组书记开展“擂台赛”,践行“四敢”共富有道。四是加强教育培训。举办2022年全县科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教育轮训班、村(社区)“领头雁”培训班,围绕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乡村振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信访维稳等精准设立课程,对县乡两级党组织书记进行全覆盖培训。
(四)全面实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质行动。一是推进“清化收”工作。开展业务培训45期2522人次,悬挂、张贴标语493条,发放宣传资料93683份,下达工作提醒函25份,开展督导检查97次,集中研判解决问题109个。截至目前,清理不规范合同1179份5183万元,化解农村债权36288.33万元,占74.77%,化解农村债务36661.16万元,占76.18%,新增地源51052亩,收费1159.49万元。二是坚持多措并举。制定《襄垣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奖励办法(试行)》,设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扶持资金100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500万元。印发《关于组建“联合党委”推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实施意见》,创新村村联建、发展联动、产业联建、村社联建等模式制实现抱团发展。成立襄垣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属国有独资企业,受县国资局监管,业务受县农业农村局指导。三是明确发展方向。制定《襄垣县推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明确21条具体措施;制定《襄垣县2022年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工作方案》,确定20项重点任务;编制《襄垣县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项规划(2022年—2025年)》。全县229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性收入3790.02万元,全面消除了10万元以下的村,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141个,占比61.57%;经营性收入较2021年增长75.52%。
(五)规范运行产权交易平台,破解农村“三资”监管难题。
积极探索、创新突破,运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采取“政府主导+第三方运营+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规范运行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实现了对农村“三资”的有效监管。一是建平台 赋能“三资”监管。建成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全县集体资产“电子台账”,实现集体经济组织、集体账面资产总体数量、地域分布、分类结构和变动情况“一网管理”。制定《襄垣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升级及运营方案》,聘请北京中农信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开通综合金融、涉农保险服务、评估抵押担保、招投标管理、宅基地动态监管等五大农村产权交易系统,构建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经办单位为龙头,9个镇级交易经办单位为支撑的“1+9”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打通农村集体资产监管“算、管、易、结”四个环节,实现对集体经济组织的全要素闭环管理。二是重创新 激活“三资”监管。创新闲置资产盘活路径,搭建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集要素整合、要素流转、要素激活为一体的三级市场运营管理模式。搭建一级市场整合闲置资产,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作价回购、统一租赁、农户委托、农户入股等方式,集中整合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资源,应用数据库进行统一标准、统一编码、统一入库。搭建二级市场流转闲置资产,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挂牌交易,统一颁发交易鉴证书,实现合同网签、价款结算、信息变更一站式、全流程、电子化运行。搭建三级市场激活闲置资产,通过农村金融服务平台与银行合作,创新专属贷款产品,采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提供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股权转让等金融服务。三是抓运行 促进“三资”监管。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运行机制,成立农村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等3个试行管理办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规则、农村集体资产交易规则等8个交易试行规则,规范信息发布、交易签约、档案管理、流转规避等工作,推动要素市场优化配置,培育多类型交易品种,实现了业务受理、信息发布、交易签约、交易中(终)止、交易(合同)鉴证、档案管理等工作科学规范。符合条件的农村集体资产流转、交易、处置全部进网,截至目前线上挂牌3472笔,成交2712笔,成交额4850.43万元,形成了“统一平台建设、统一交易软件、统一监督管理”的服务模式。四是抓监督,规范资产盘活。全面完成了农村资产“清化收”工作,推行“电子台账”“实时预警”,共排查合同6042份;清收债权36288.33万元,化解债务36661.16万元,新增地源5.11万亩,新增收费1159.49万元。健全制度建设,促进“三资”管理规范运行,实现了以制度管人管事,构筑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平台建设,可随时掌握村级固定资产、土地、资源等的出售、转让、租赁等动态信息,从而杜绝了暗箱操作,防止了农村集体资产的流失,让“百姓明白、干部清白”。实现了农村产权收益最大化和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盘活村集体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