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  |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热点查询:长治襄垣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议提案办理 > 建议办理结果公开

襄垣县农业农村局关于深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4-01-12 20:07       大    中    小      来源:襄垣县农业农村局

尊敬的孙念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深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系统部署安排,提出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我县依托农业农村资源禀赋,做好“土特产”文章,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项目,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一、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签订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责任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3.37万亩以上,分别完成大豆、油料、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0.85万亩、0.7万亩和1万亩,推进虒亭镇整建制玉米单产提升10万亩项目,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生产增产增效。强化配套集成技术推广应用,力争粮食产量达到2.67亿斤以上。增强粮食应急加工能力,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监管和风险防控,确保终端消费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粮食价格不出现大幅度波。

二、推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推进设施蔬菜提质增效,持续对设施农业发展进行补贴,对存量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增量设施标准化发展;新建扩建集约化育苗基地,逐步实现优质种苗全覆盖;完成100亩老旧日光温室大棚改造,新建高架拱棚800亩,新建日光温室大棚100亩,全县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3000亩以上。建设8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面积达到4.3万立方米以上,新增冷藏保鲜能力达到1.5万吨以上。

三、推动畜牧业提档升级。全力发展肉鸡养殖产业,将肉鸡养殖产业打造成我县实施农业“特”“优”战略的一张“王牌”。重点引进大象集团落户落地,推进山西润禾3600头种猪场正式投产引种,完成善福振兴30万只肉鸡场等6个肉鸡场标准化建设,实现年出栏肉鸡1000万只,打造全市最大的肉鸡养殖和加工基地,叫响肉鸡养殖、加工“襄垣品牌”。

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按照“以试验为基础,以示范为引导,以推广促发展”。发展优质谷子种植基地3.5万亩,有机旱作高梁生产基地2万亩,冬播谷子0.1万亩,中药材0.5万亩;主推优质品种、高产栽培、全程机械化、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重点推广区域性、标准化、先进实用的技术模式,促进有机旱作农业增产增效。建立有机旱作农业生产体系,提升农机装备,推动全县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规模数量向质量效益转变;通过示范引领和政策扶持,引导农户广泛接受绿色农资供应、农业生产托管、市场服务等农业服务,加快推进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绿色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把产业发展先进理念引入企业,产业带动、资源整合,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打造有机旱作品牌。

五、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聚焦特优产业稳链条提效益,聚力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推动特色产业集点成链、聚链成群。大力扶持天下襄、山窝窝、源生采摘等一批专业化分工协助程度高、产业辐射带动力强、品牌优势突出的特色企业。

六、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以我县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为基础,以掌上云仓等大型物流平台为核心,结合数字乡村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县级公共仓配中心,引导邮快、交快、快快深度合作,推动乡村服务站(点)全覆盖。推进3个“乡村e镇”建设,构建“产业+电商+配套”业态。以仙堂山、东湖公园等景区景点为基础,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和百里漳河沿线,打造红色文化、农业采摘、公社记忆、知青故里、写生基地等一批乡村旅游景点。持续抓好环宝峰湖特色文旅产业带项目,加快建设“襄约·潮屿”青年旅社、“襄遇·栖居”湖畔生态民宿,打造功能完备的文旅康养地。

七、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2023年县级预算安排乡村振兴相关支出3627.76万元,比上年增长10.23%,县级财政要确保总量持续增加。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42%或不低于土地出让收入的8%。鼓励县级政府积极争取专项债券用于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冷链物流、乡村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鼓励支持多村联建、抱团发展的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对10村以下(含10村)联建项目,且稳定建立与脱贫户、农户利益联结增收机制,总投资500万元以上(含500万)项目,衔接资金按照每村不超过20万元予以扶持;对10村以上联建项目,且稳定建立与脱贫户、农户利益联结增收机制,总投资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项目,衔接资金按照每村不超过15万元予以扶持;对总投资500万元以下的单村或多村联建的产业项目,衔接资金按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20%给予扶持。巩固县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市县一体化改革成果,推动担保机构加大支农力度,利用应急周转金帮助农业企业及时倒贷、续贷。加强金融机构评价激励,推动金融机构增加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重点保障粮食安全信贷资金需求。保持脱贫地区信贷投放力度不减,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推进政策性保险扩面,增加特色保险承保品种和承保面积。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八、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突出抓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育。持续推进农技农经农机“三支队伍”改革,落实“市县规范、分设专岗”要求,确保工作畅通。继续落实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三放宽一允许”招聘、职称评审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倾斜政策。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教师“优师计划”“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

以上答复妥否,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支持,并希以后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