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00014349/2024-53916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2024-12-30 |
发文机关:虒亭镇人民政府 | 主题词: |
标题:虒亭镇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 |
主题分类: | 发布日期:2024-12-30 |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虒亭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六新虒亭”发展目标,抓重点,找要点,尽心履职,努力作为,各项工作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将我镇2024年工作亮点、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4年工作亮点
打好“制度牌”,探索基层治理“最优解”。针对今年涉及虒亭较多的208征地占地、房屋拆迁、来往通道等热点难点新问题,我镇细化党政班子信访接访值班制度,积极推进“党支部+网格”信访包保化解工作机制,构建镇、村、组三级调解网格模式。截至目前,发现13起导致矛盾纠纷的潜在因素,消除群体性上访事件5起。
构建“新模式”,实现政务服务“不间断”。充分发挥“7*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区”优势,推行“全天候政务服务不打烊”,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通过向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利、优质的服务,解决部分办事居民尤其是上班族“上班没空办、下班没法办”的困扰,为民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管理“再提升”,推动执法建设“规范化”。结合违法建设治理专项工作,联系实际探索实施“一案一档”制度,即在综合执法队办理违法建设领域的案件时,对案件资料进行梳理统计,促使完善各种手续,明确各部门职责及操作程序 ,确保职责具体、程序规范、责任明细。同时,实现“一案一卷”电子数据化管理,后期档案将由综合行政执法队专职人员负责数据更新、管理和运用,促进执法办案更加依法、文明、规范。
二、2024年工作情况
(一)重点指标完成情况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3亿元;一产总产值完成3.04亿元。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5590元,全面完成上级要求的约束性指标。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投资200余万元,实施了8个村一事一议项目,新建温家庄、小河等6个村文体和老年活动场所,硬化虒亭、返头村等2个村文化活动中心院内道路;投资205万元,在建华村实施了环境整治工程;投资460余万元,在虎口村实施了沿湖道路和挡墙修缮工程;各村累计投入150余万元实施“五清一改”,改善了道路、排水渠等基础设施。
经济发展量质并举。聚焦小杂粮、中药材、经济林和环湖特色产业“四大板块”,带动村民重点发展农业产业。2024年玉米播种面积10万余亩,大豆播种面积21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602亩,谷子3000亩、高粱3000亩;种植板蓝根、金银花500亩;种植草莓、樱桃、葡萄等1000亩;种植尖椒、黄花菜、西兰花等1500亩。
基层减负提质增效。全部清理规范37个村原有室内室外标牌标识,下发70余份宣传海报、50余份指导文件,根据《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单》和《村级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指导目录》文件开展专题培训3次,排查出非公有制企业35个,个体工商户305个。
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和“拆窗破网”行动中,先后开展日常安全检查150余次,专项执法检查60余次,联合执法检查10次,隐患问题当场整改55起,限期整改25起,涉及行政处罚案件7起,共计罚款158580.3元,为全镇经济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矛盾纠纷及时化解。截至目前矛盾纠纷共上报信息已化解344条,处置率100%,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虒亭镇本年度“12345”市长热线今年共受理132件,受理率100%,满意率80%。网上信访案件处理14件,针对全镇3个信访重点关注对象,实行了党政领导牵头,组建稳控专班,落实“五包一”工作机制。今年来没有出现赴省进京越级访的问题,信访重点人员实现稳控。
(三)重点改革完成情况
行政执法精准发力。全面实施推行“721”工作法(实行十分制,即七分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二分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一分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切实将服务、管理、执法有机结合,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打造服务型综合执法队伍,让乡镇执法管理更有深度、更有温度。
机构改革焕发活力。根据上级要求,对我镇党建工作机构进行重新调整,将经济发展办公室与规划建设办公室合并组建规划建设办公室,另外成立党建办,探索“1+4+N”运行模式(即1个办公室,4名人员,统揽N项工作),将基础党务工作的广度及辐射范围进行扩大,将常规党务工作的工作深度进一步延伸,以全新视角看待基础党务工作,找到党务工作的底层逻辑。
(四)重点项目完成情况
一产固投有序推进。全镇新入库项目7个,包括小河村经济合作社新建鹌鹑养殖场、茂吉肉牛养殖建设、北庄村杨树林种植、陆基循环池养鱼等项目,总投资1.43亿元。续建项目2个,包括国电投襄垣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关于襄垣上马风光储一体化100MW光伏和100M风电项目。
主要项目稳步发展。国道208改扩建项目,目前虒亭镇控制性工程已全部完成,正进行路基建设。同山西省农科院合作,探索“院地企”模式,示范种植酿酒用高粱1000亩。在土落村开展无人智能覆膜播种轻简化栽培技术示范工作,为农民带来更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种植方法。
“千万工程”探索路径。(1)建华村现已完成柳树湾提档增绿工程,栽植柳树、桃树、杏树等5000余株,种植面积95亩;道路绿化方面完成沿路百日菊种植10亩,购置花盆150个;乱石滩环境整治绿化6562.5㎡;村口美化整治项目已完成地面硬化、石砌护坡工作。产业发展方面完成土地托管1450余亩;依托“襄约·潮屿”民宿开展教培项目,依托乐活湾、柳树湾等,开发露营休闲基地建设项目,现已完成20%。(2)虎口村现已完成小公园建设1处,小景点建设2处,清运建筑垃圾回填土方200㎡。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460万元修建沿湖道路和挡墙工程,现已完成80%,“襄遇·栖居”民宿正在进行内外装修和周边绿化。产业方面修建日光智能大棚450㎡;采取“校地企”合作模式,以虎口经济合作社牵头,种植酿酒高粱示范品种1000亩;电商物流中心项目,已经完成规划和战略合同签订,购置了办公设备和货架。中心布置基本完成,网上小程序正在制作中。(3)司马村目前已完成后街梧桐树种植120棵,花籽种植4处,草坪铺设1500余平米。产业方面土地托管1300余亩,开始进行大棚内泥鳅养殖、草莓无土改良实验等项目建设。(4)提档升级村方面,小河村目前正在实施鹌鹑养殖项目,占地7500㎡。蔡桥村清理鱼塘1处,养殖螃蟹1万只。
(五)民生实事完成情况
有效衔接稳步开展。汇总上报收入测算。与山西谷满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实施酿造高粱特色种植项目,目前已播种完成;投资300万元实施建设小河赵家岭养殖场项目;积极申报庭院经济项目,打造一批农家蔬菜“微采摘”特色庭院。持续开展防返贫排查,新增监测对象2户4人;上报雨露计划10人,每人享受3000元助学补贴;上报农机补贴145户、产业奖补21户,稳岗补贴29人、一次性交通补贴42人、就业奖补91人。
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截至目前,全镇共救助17户33人,发放临时救助金15000元;为全镇1876名70到79周岁老年人发放长寿金49000元,为462名80岁以上高龄人员发放高龄津贴;新增农村低保户34户47人;新增特困人员12人,终止3人,发放特困人员生活费972450元,护理费172332元,为特困人员每人发放1000元的一次性生活补贴,认定因病致贫重病患者8人;为35户特殊困难老年人申报适老化改造。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开展普法、反邪教、禁毒、国家安全等各类宣传40余次,累计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覆盖群众4000余人;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全镇送戏下乡35场,文化下乡8场,鼓书传承3场,镇文艺小分队下乡演出32场,极力办好群众性文体活动。
便民服务提质增效。今年以来虒亭镇便民服务大厅共接待群众1840余人次,办理业务2000余件;每月开展以“我把群众当亲人、我用微笑来服务”为主题的“创优评星”评选活动,评选出三星级青年文明工作人员2人,二星级青年文明号4人;设置了7*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区,创建了虒亭镇民情服务平台,自2024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使用以来,处理办结了598项业务和诉求。
退役军人服务强化提升。开展常态化走访优抚对象,为4名生活困难的退役军人积极申报帮扶援助;申报年满60周岁农村籍无工作退役老兵生活补助14人;积极对有需求的优抚对象开展一对一“法润老兵”帮助;开展重点优抚对象年度信息核验265人次;及时调整部分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全年累计发放200余万元;为1名荣获“三等功”的现役军人家属送去了喜报,为今年新入伍的5名现役军人家属悬挂“光荣之家”牌,并慰问了家属,营造了拥军爱军的浓厚氛围;组织退役老兵参加各类招聘会9场次,累计参加100余人,解决就业岗位20余个。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稳”字当头,坚持干中求成。一是做好特色产业种植。以源生山庄农业主体为龙头带动,实现葡萄种植500亩、玉露香梨、桃等经济林种植2000余亩;以司马村草莓高架大棚为带动,实现草莓种植100亩;以花海日出药材种植为龙头带动,实现金银花、连翘、金花葵等中药材种植3000亩;以自强合作社为龙头带动,实现黄芽种植200亩。二是加大旅游产品供给。在建设、提升“襄约·潮屿”未配对的括号或引号!“襄遇·栖居”经营项目的同时,围绕“游、娱、购”增加供给产品,“旅游+”撬动乡村多元价值,实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效应。同时,依托虎口电商运营中心,建立“农产品-农商品-农礼品”增值链,打造“虒亭品牌”,助力本地农特产品走出乡村,搞活农村集体经济。三是加大力度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通过平台可以将农民的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四荒地”使用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农业生产设备等实现有序流转、高效配置。
(二)“强”字立意,坚持创中求先。一是稳步推进农业项目。深化同山西省农科院合作交流,力争发展酸枣人工种植、林下特色养殖等1-2个科研项目的转化落地;大力推进襄垣县宝达菇业关于扩建水果、蔬菜智能温室大棚的项目、小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鹌鹑养殖场二期深加工配套建设、蔡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新建10万只肉鸡养殖场建设、襄垣县华鼎建材有限公司环保烧结砖生产线及环保设施升级改造等项目入库。二是稳步实施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国电投关于襄垣上马风光储一体化光伏100MW项目、国电投关于襄垣上马风光储一体化风电100MW项目以及208国道改扩建工程。三是稳步落实民生工程。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按照“一年见雏形、三年出成效、四年展新貌”的要求持续推进37村建设,通过“精品示范村”发力、“提档升级村”带动、“环境整治村”突破,全面提升美丽乡村颜值。
(三)“安”字保障,坚持稳中求进。一是确保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网格化建设工作,确保登记不漏一户;狠抓安全培训教育,高质量开展生产经营单位、群众消防安全等业务培训;强化违规动火作业、违规电气焊、危险化学品、有限空间、消防安全、电动车违规充电、违法外包作业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确保街道生活生产安全有序。二是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以镇、村、组三级调解网格模式,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三是强化应急基础。坚持镇领导班子带队常态化开展企业安全、森林防火、食品药品、消防、农机等专项整治行动、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普查和安全生产巡查,同时加强各村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常态化、实战化演练,抓好各领域、各层次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应急响应机制、应急制度的修订完善,持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四)“实”字托底,坚持精中求质。一是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持续开展低保、特困、临时救助工作,开展助残、老龄、殡改、抚恤优待等工作,以实际行动让特殊群体求助有门、受助及时。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加强卫生院基层健康服务公共管理能力,新建四星级中医馆、申报省级糖尿病山西门诊。邀请市、县两级专家每周坐诊,有效缩短群众看病就医距离。三是坚持办好民生实事。着力推动“一事一议”、水库后期移民扶持、生态绿化、路网水网改造、文化下乡、高素质农民培训等工程建设,促使为民服务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