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  |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热点查询:长治襄垣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000014349/2023-34702
发文字号 发文时间2023-07-12
发文机关襄垣县应急管理局 主题词
标题山西省救灾储备物资管理暂行办法
主题分类应急管理 发布日期2023-07-12

山西省救灾储备物资管理暂行办法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长治日报

山西省救灾储备物资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我省灾害紧急救助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灾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加强我省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严格救灾储备物资使用管理及其经费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我省救灾物资由中央、省、市、县四级专项用于紧急抢救转移安置灾民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保障灾民基本生活的各类救灾物资构成。不能长期储备的救灾物资(粮食、饮用水等),各级民政部门可与相关厂商签订紧急征用合同,确保灾害发生后24小时调运到位。

省级救灾储备物资由中央下拨的救灾物资和省级民政部门集中采购加工的救灾物资构成。山西省民政厅负责省级救灾物资的业务指导和分配调拨,山西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负责省级救灾专用物资的加工购置、储备装运、经费管理、监督检查等日常工作。救灾储备物资实行统一规格、统一标志。救灾物资有关技术标准参照民政部相关技术标准制定。

市(县)级储备的救灾物资由当地民政部门管理,省级民政部门对救灾物资储备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

第三条 救灾储备物资实行定点储存、专项管理、无偿使用的原则,不得挪作他用,不得向灾民收取任何费用。

第四条 山西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储备中央下拨和省级救灾物资。按照山西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山西省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晋民字[2007]52号),山西省民政厅、山西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款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晋民救字[1999]34号),山西省民政厅、山西省财政厅《关于规范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和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分配管理及请款公文格式的通知》(晋民救字[2002]137号),在我省十一个市、九十六个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设立救灾物资储备库,储备本级救灾物资。省里选择适当地方作为省级救灾物资代储单位。

各级民政、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救灾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和工作装备建设的资金投入。配备必需的信息网络设备、运输、装卸搬运设备、消防设备、安全设备、通信设备、应急照明设备、专用货架、垫板、隔板等仓储专用工作装备。

第五条 各级民政部门应会同同级财政部门负责制定本级救灾储备物资的购置、储存总体规划。要结合当地灾情特点和工作需要确定年度购置计划,各地每年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救助物资。储备物资分配坚持救灾为主,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收发平衡,保持总量,运行良好的原则。

各级救灾物资储备管理经费是指专项用于物资储备单位管理储备物资所发生的接收入库、保管维护、组织发送、仓库整理等方面的人工雇用、设备购置、仓库使用和短途搬运等费用支出。每年年初由各级民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照上年实际储备救灾物资金额的3%核定管理费用。

第二章 储备物资及仓库管理

第六条 救灾储备物资实行封闭式管理,专库专储,专人负责。要建立健全各项救灾储备管理制度,包括物资台帐和管理经费会计帐等。救灾储备物资入库、保管、出库等要有完备的凭证手续。

第七条各地救灾物资储备仓库设施和管理参照国家有关库房标准执行。库房要避光、通风良好,要有防火、防盗、防潮、防鼠、防污等措施。

第八条储存的每批物资要有标签,标明品名、规格、产地、编号、数量、质量、生产日期、入库时间等。储备物资要分类存放,码放整齐,留有通道,严禁接触酸、碱、油脂、氧化剂和有机溶剂等。储备物资要做到实物、标签、帐实相符,定期盘库。

第九条 各地要对新入库的救灾物资进行数量和质量验收,并在验收工作完成后3个工作日内将验收入库的情况书面上报上级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并抄报上级民政部门。各地要随时掌握救灾物资储备情况,及时上报救灾储备物资变化情况。

第十条 对因非人为因素致使严重不能继续使用的省级救灾储备物资,由使用地民政部门及时书面报告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经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报废。

第十一条 各市于每年1月5日前向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报告储备物资情况工作总结和相关报表,内容包括入库、出库、报废的物资种类、数量和时间等。

第三章 调  拨

第十二条 灾害发生后,受灾地应先动用本级救灾储备物资,在本级储备物资全部使用仍然不足的情况下,可申请使用上级救灾储备物资。

申请使用上级救灾储备物资,由当地民政部门向上级民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逐级上报,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方可越级上报。书面申请内容包括:自然灾害发生时间、地点、种类、转移安置人口数量、无家可归人口数量;需用救灾物资种类、数量;本级救灾储备物资总量,已动用本级救灾储备数量;申请上级救灾储备物资数量等。

根据受灾地的书面申请,结合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的安排情况,上级民政部门将统筹确定调拨方案,向使用救灾物资的受灾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出调拨通知。

第十三条 民政部门物资储备单位接到调拨通知后,在24小时内完成储备物资发运工作。一切费用(运费、过磅费、装卸费等)由使用地民政部门会同级财政部门解决。运输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有关规定执行,对调运物资进行全面保价。运输以铁路、公路运输为主,紧急情况下可申请航空支援。

使用储备物资的受灾地应对调运来的救灾储备物资进行清点和验收,及时反馈情况,如发生数量或质量问题,要及时协调处理并将相关情况向同级和上级民政部门报告。

第四章 使用回收

第十四条 调拨使用中央级、省级救灾物资所有权归省民政厅,未经省民政厅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拨省级救灾物资。其余各级救灾物资归同级民政部门管理,各级财政部门承担相应经费。

第十五条 发放使用救灾物资时,应做到账目清楚,手续完备,并向社会公布。

各级民政部门要对使用者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教育使用者爱护救灾物资,对救灾物资的使用回收等情况及时总结,加强部门沟通,提高使用回收效率,降低回收使用成本。

各级民政部门要会同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及时对救灾物资的发放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救灾物资使用结束后,对可回收重复使用的救灾储备物资由使用地民政部门负责回收、清洗、消毒和整理。收回工作完成后,使用地民政部门应对回收的救灾物资及时进行统计汇总,并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及时解决相关费用,并报上级民政和财政部门。已回收的省级救灾储备物资可作为本级救灾物资储备。

第五章 罚 责

第十七条 贪污挪用救灾储备物资,因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造成储备物资重大损毁和丢失的,由所在单位负责追回或赔偿,并依照有关规定对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各市(县)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参照本办法制定本级管理办法。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民政厅和财政厅共同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