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1236931-5/2016-00008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2016-12-30 |
发文机关:教育科技局 | 主题词:总结计划 |
标题:襄垣县教育科技局2016年工作总结暨2017年工作计划 | |
主题分类: | 发布日期:2016-12-30 |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不断加强义务教育均衡水平,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实施课程改革,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一、2016年工作总结
(一)协调各类教育同步发展,教育均衡明显提升。紧紧抓住均衡发展这一思路,努力协调“纵”“横”两个维度教育发展,逐步实现襄垣教育城乡同步、各级均衡。
1.推进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继续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年改扩建幼儿园1所,为候堡镇闫村幼儿园,该项工程已于今年7月完工;新建幼儿园1所,为夏店镇北田漳幼儿园,该项工程目前正在修建工程主体,预计今年12月底完工。全县各类幼儿园达62所,其中学府路幼儿园于今年9月由市级二类晋升为市级一类幼儿园,全县市级一类幼儿园数量达到5所。入园入班幼儿达到8051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2%。基本形成了以县直园为龙头、以乡镇中心园为骨干、以规范园为基础的学前教育体系,最大程度地满足了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
2.扩大义务教育均衡验收成果。依托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的有利契机,大力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照验收标准开展日常工作和教学,紧抓工作常态,整合有效资源,逐步将义务教育均衡验收成果落到实处,并引导各校积极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开展特色教学,涌现出了潞安小学、太行小学等一批特色校园,逐步形成义务教育阶段“一校一品”的校园文化,促使义务教育均衡验收成果在我县不断转化、扩大。
3.推进高中多样化发展。按照办学模式多样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引导县一中自主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体思路,发现并引导学生多元化发展,鼓励学生依靠专业特长优势,提升重点本科、艺术名校的升学率,此外,为缓解近年来小升初阶段学生就学压力,县一中初中部于今年9月由原来的6轨扩为10轨,基本满足了全县人民对教育高质量的追求。加强县二中与北师大的交流合作,指导县二中利用新建校区的先进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校园文化。
4.大力振兴特殊教育。进一步加大特殊教育工作指导力度,在政策上多倾斜、资金上多照顾,全县“三残”学生入学率达到94.4%。
5.合作办学谋划职业教育出路。为改善我县职业中学办学困难的现状,谋划职教新出路,增强职教吸引力。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多方奔走,数次洽谈,于今年9月18日与山西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行了联合办学签约仪式,明确由我方将新建职中和四中两所办学场馆于明年7月份续建完工并交付对方使用,县职业中学以靠挂的形式由省机电学校代管,在我县教育园区东部成立省机电学校“襄垣校区”。
6.协调城乡教育同步发展。严格按照《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全力抓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关键点,从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四个方面入手,着力强化城镇教育特色发展,补齐乡村教育发展短板,通过开设手工实践课程,将农村文化、生活技能融入乡村教育中,“因地制宜”的实现农村教育寓教于心、寓教于情、寓教于乐。
(二)大力实施教育体制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按照“改革发展抓质量,创新体制增活力”的思路,通过课程改革、制度创新、盟区管制等多种方式,在提升教学质量,突破发展瓶颈上多管齐下、狠抓落实,努力在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上下功夫。
1.深入实施质量提升工程。认真分析了当前教育发展总体形势,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围绕教育管理精细化、教育改革特色化、教育质量一体化、教育资源共享化、教育评价科学化、教育手段现代化的六化原则,在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狠抓建设,助推各类教育发展实现优质化、多样化、特色化,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得以稳步提升。2016年高考二本达线450人(一中417人、二中27人、双语6人)。中考600分以上210人,600分以上增长比例居全市第二。
2.狠抓招生体制改革。严格按照“免试、就近、划片”的招生思路,完善修订了《襄垣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确保了各阶段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基本需求,将县域优质高中招生名额的70%分配到校,确保了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有序进行和社会稳定。引导初中生源合理分布,调动每一所初中的办学积极性,促进学校由单纯升学竞争转向办学内涵竞争。
3.科学落实盟区管理制度。认真贯彻和执行了《山西省教育厅关于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以构建5大教育盟区为基础,立足我县教育现状,盘活县域内教育教学资源,优化教育评价体系,提升教育办学水平,全面扩大义务教育均衡验收成果。严格按照城区学校不择校,乡村学校无弱校的发展思路,实践并保障了县域内人民群众就近入学的基本需求。
4.努力探索教育改革之路。我县“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被中国教师报评为全国“十大区域课改样本”以来,为实现教育改革实质化,切实与我县当前县情紧密结合,推动城镇教育特色化、乡村教育本土化的城乡教育均衡、特色、优质发展,先后着手实施了地方课程编撰、开设、修订工作,并组织全县教师开展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网上“晒课”活动,从教师队伍内部不断激发教育改革的内生动力,逐步将课改的“落地”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5.大力实施“四查一测评”机制。由教研室、招考中心、督导室等相关职能股室牵头,继续深化课堂改革,创新评价体系,以课堂改革为支点,全面推行“四评一测查”机制,将学生、家长、教师、学校进行有机结合,促使教育真正回归常态和本位,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家长、教师、学校共同参与的教育大氛围,保障了学校教育的学生主体化、评价合理化、教育民主化。
(三)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队伍结构明显优化。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实施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支撑,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教育良性发展的关键环节。
1.提升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需求为导向,以实施“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为契机,按照“全员培训、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思路,制定实施了《襄垣县教育科技局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着力加强师资队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引导全县教师将日常教学工作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全面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有效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能力。
2.成立首批县级培训专家库。为保障新进教师迅速成长,尽快提升全县教师教学水平,在我县全体教师队伍中筛选出一批具有培训经验的优秀中小学教师成立了县级专家培训库,为全体教师培训学习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
3.组织教师队伍补充招聘工作。按照引“智”与引“才”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引进高端人才,出台优惠政策、创造优越条件、千方百计吸引优秀人才来襄任教。按照“倾斜农村”的发展思路,2016年全县公开招聘教师44人,其中有30名新进教师将深入农村基层任教。
4.试行乡村教师“走教制”。为切实保障乡村学校开足课程的需求,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缓解“城挤乡弱”的教育失衡现状,目前在全县多个乡镇开始试行乡村教师“走教”制度,着力解决小村镇、教学点师资不足的问题,转变“一师一班”的包班现象。
5.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环境。今年以来,为妥善解决乡村教师“留不住”的问题,改善乡村偏远地区职教人员的办公条件,全县所有乡村学校、教学点,按照“一师一机一桌一椅”的教师办公标准,为乡村教师配齐了日常工作必需品,修缮了部分乡镇学校教师宿舍,乡村教师工作环境得到大幅优化。
(四)建立健全教育资助体系,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对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高度重视。深入推进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实施百人以下学校均以100人标准拨付经费政策,不断完善各阶段教育资助体系,切实保障了贫困生的就学需求。一是按照生均标准向义务教育学校下达生均经费共2299.717万元,其中中央到位1273.64万元,省级资金448.33万元,市级资金187.04万元,县级配套资金390.707万元,全部通过省级专户拨付。我县全额下达,其中:按生均标准下达1796.344万元,向百人以下农村学校按照百人标准测算倾斜资金295.85万元,向寄宿制学校倾斜经费58.19万元,农村寄宿生生活补助下达资金84.07万元,向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倾斜经费51.19万元,春季民办学校追加免学费资金14.073万元;二是免除高中3723人学费355.42万元,2485人教材费100.14万元,基本实现了12年教育全免费。三是落实普通高中贫困学生助学政策。为951名高中学生发放高中阶段助学金(含民办)189.44万元。四是落实中职学校助学政策。免除470名职业学校学生学费,共计69.12万元;为职业中学41名学生发放助学金6.56万元。五是农村寄宿制学生营养餐工程,投入20万元继续在县一中、二中、三中寄宿学生中实施一颗鸡蛋工程,投入360.44万元在全县2743名农村寄宿制学生中实施了营养餐工程。六是免除了高中学生住宿费、信息费和发放农村学校用煤补助。上半年,县财政投入29.78万元,免除了全县高中、职业中学学生住宿费和信息费,下达2015年冬季农村学校取暖用煤补助资金298.31万元,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够上得起学,加快了高中教育普及步伐。七是针对学前教育进行资助,为1274名幼儿发放补助金67.83万元。
(五)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工程,办学环境大幅优化。按照保质、保量、保进度的思路,务实创新、扎实推进,全力抓好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为实现“优质量、优品牌、优环境”的襄垣教育夯实基础。
1.完善教育园区续建工程。当前,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冲击,教育园区续建工程建设进程受到严重阻碍,为妥善解决续建资金问题,经多次商讨,我局于今年9月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签订融资合作协议书,融资资金2亿元,用于完善新建职中和四中两项工程,目前,该项项目主体工程以基本完工,后续配套工程进展顺利,预计2017年7月完工。
2.新建一中学术报告厅工程进展顺利。目前,县一中学术报告厅工程主体已完工,现正在进行内部装饰工程、灯光音响、舞台幕布、礼堂内部地板铺设、座椅安装以及消防设施等配套设施安装,预计今年年底完工。
3.改扩建两所农村幼儿园工程进展顺利。改扩建候堡镇闫村幼儿园项目,已于今年7月完工;新建夏店镇北田漳幼儿园项目,目前正在修建工程主体,预计今年12月底完工。
4.圆满完成22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旱厕改造工程。该项项目共计涉及全县10个乡镇,总投资281万元,改造面积共计3313平方米,于今年11月全部完工。
(六)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建设,安保工作稳扎稳打。按照“有案有制、有教有演、有岗有责、有奖有惩”的校园安全能力建设目标,全面提高安全防范水平。
1.健全了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安全工作“一把手负责制”、教职工“一岗双责制”,落实了局机关干部包保责任和家长的监管责任,完善了安全月报制度,强化了安全工作理念。
2.加强了安全管理。重视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不断加强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工作,组织全县性校园安全大检查5次;配合交警、交通、安监等部门对接送学生车辆进行专项检查整顿;配合食安委集中开展专项检查整治工作,切实维护师生饮食安全。
3.强化了安全教育。按照“安全教育课程化、安全演练常态化、安全职责全员化,构建校园安全保障体系、家校共管体系、安全工作考核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演练。落实了每两周一次的安全教育课和每月一次的安全演练,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重视家校共管体系建设,强化了家长对孩子节假日期间和在校外的安全监督。年内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总结一年的工作,全县教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与人民群众对教育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是改善办学条件任务艰巨。主要表现在办学基础相对薄弱,需要新建、维修和改造的项目较多,资金压力较大,教育重点项目建设任务艰巨。二是教师队伍水平有待提高。师资依然欠缺,特别是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面临幼儿教师紧缺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学科结构不合理,小学科专业教师严重不足。三是教育供求矛盾亟需解决。教育发展不够均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水平较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办人民满意教育任重道远。四是安全维稳形势依然严峻。学校安全隐患较多,各类矛盾时有发生,教育安全管理难度增加,保证师生生命安全、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责任重大。
二、2017年工作打算
2017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时期,全县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落实省、市教育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按照“改革发展提质量,协调部署抓均衡,务实求真调作风,凝神聚力强管理,以人为本促和谐”的工作思路,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积极促进教育公平,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扩大城乡学前教育公共资源,有效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为襄垣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狠抓党建,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大政方针。加强队伍党性建设,优化行业作风,塑造良好形象是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实现“阳光”教育的基础和核心。
1.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将讲话精神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推诿、不扯皮,明确责任分工,创新管理机制,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公仆意识,着力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将党的建设融入日常工作中,逐步增强教育系统全体党员党性建设,激发全体教职工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2.继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继续按照县委党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领导组统一安排,认真组织教育系统党员干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优化工作方案,创新学习方式,加强对教育系统25个支部的督导力度,按照“党员干部带头,全体教师学习”的思路,深入贯彻“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决落实“十要”、“十禁止”、“十不准”,持续推进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
3.持续做好教育系统行风优化工作。切实推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检查,逐步推行“家校共管”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参与教学管理,将教育工作置于公众视野,实现监督民主化、参与大众化,以民众的监督倒逼师风行风持续优化,努力塑造良好教育形象。
(二)务实创新,努力做好教育质量提升工作。按照“高质量、树品牌”的工作思路,在满足全县适龄儿童就学需求的前提下,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引导各级学校特色发展,用2到3年的时间在全省范围内打造1到2个教育品牌。
1.推进学前教育快速发展。严格按照《襄垣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执行标准,继续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扩建幼儿园,未来几年,要集中建设好30所幼儿园,实现每个乡镇有1所乡镇中心园,切实解决乡村适龄儿童“入园难”的问题。
2.着力打造特色义务教育。依托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的有利契机,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素质教育,革新评价机制,按照“以评促教、以评促改”的形式,积极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教学资源和多元化的教学形式,逐步引导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努力打造“襄垣教育”品牌。
3.推动高中教育多元发展。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是县域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导航灯”。指导县一中、二中结合本校实际,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为重点,以加快育人模式转变为根本,以实现高中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大力推动高中教育有单纯的升学竞争转向内涵竞争。同时,加强对高考信息研究,积极应对招生策略,努力实现教学质量再提升。
4.全力做好省机电学校“落户”工作。秉承积极、开放的态度,就我县职业中学与省机电学校合作事宜开展协商,极力促成合作关系,妥善利用资金,积极协商交流,全力抓好新建职中和四中两项工程的建设进度,细化省机电学校“落户”襄垣的各项后续工作,明确时间节点,保障工程质量,确保省机电学校于明年9月顺利“入驻”襄垣。
5.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快推进以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为主的“四个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用2到3年时间,基本消除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壁垒,解决“城挤乡弱”的教育现状,从源头上降温“择校”热度,满足县域内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需求。
(三)加强培训,着力强化师资队伍教学水平。把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今后几年乃至将来一段时间内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1.继续做好教师招聘工作。针对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乡村教师结构性缺编等问题,科学设计人才引进体系,激活教师队伍后劲活力,合理核定教师编制,完善教师补充保障机制,在充实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向乡村学校倾斜,着力补齐乡村教育发展短板,为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2.加强教师队伍管理。进一步完善《襄垣县教职工管理细则》,严格教师日常行为管理;结合国家关于对教师职称评审办法的改革精神,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审办法,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和教师职称评审的导向功能,评出干劲,评出热情,激发教育内部活力,形成敬业奉献、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
3.做好教师队伍国培、省培工作。依据我县教师队伍的现状,以“国培”“省培”计划为契机,逐步加强全体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能力、课改实践基础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激发新老教师干事活力,拓展教师队伍视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程。
4.继续完善县级专家培训库。建立长效专家补充机制,健全专家库准入资格核定制度,不断引进优秀的教师培训专家,丰富本地优秀骨干教师的培训经验,不断充实教师培训专家库,为我县教师培训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5.做好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录入工作。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与启动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节点,积极做好全县教师基本信息录入工作,实现基础信息管理、业务管理和教师工作的深度融合。
(四)加大投入,大力夯实教育惠民工作基础。继续健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建立严防管控的经费输出方向,确保各项经费用在实处,不断扩大民生“红利”,夯实教育事业发展基础。继续落实好“两免一补”、冬季学校用煤补助、中职生助学金和免学费、高中困难学生免学费、学前教育贫困幼儿资助和贫困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政策;认真抓好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营养餐和“一颗鸡蛋工程”,改善学生膳食状况,增强学生体质;进一步做好高中教育全免费,真正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和保障农村教育工作财政预算,提高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继续实施百人以下按100人拨付经费的实惠政策,为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五)优化布局,全力做好重点工程建设工作。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程建设:
1.续建职业中学工程。该工程位于文华苑东面的古韩镇东北阳村,规划总投资1.8亿元,占地面积260亩,建筑面积81000平方米,设计规模为100个教学班,可容纳3000名学生。
2.续建第四中学工程。该工程位于古韩镇东北阳村,规划总投资1.3亿元,占地面积190亩,建筑面积54000平方米,设计规模为20轨制初级中学,可容纳3000名学生。
3.新建永惠小学工程。该项目位于县城区北关村,占地面积37亩,建筑面积20026平方米,规划为6轨36个教学班,可以容纳学生1800人,概算总投资7200万元。
4.新建潞安小学工程。该项目位于侯堡镇西周村,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规模为10轨60个教学班,可以容纳学生3600名,概算总投资1.5亿元。
5.改扩建太行小学工程。利用太行小学西侧操场扩建太行小学高段并建设标准化操场,将太行小学建成一所4轨制标准小学,可容纳1080名学生。
6.新建滨河小学工程。该项目位于正在选址,规模为6轨,36个教学班,可以容纳学生1800人,概算总投资6000万元,预计2017年全年完成投资500万。
7.城内一小、二小旱厕改造工程。该项项目目前已在办理前期手续,预计投资200万元,实施改造面积共计623平方米。
(六)安全兜底,努力打造和谐校园建设工作。牢牢把握“安全第一、防范第一”的工作理念,以确保校园安全为目的,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扎牢安全稳定这条工作底线。
1.健全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安全工作“一把手负责制”,教职工“一岗双责制”,落实局机关干部包保责任和家长的监管责任,完善安全月报制度,强化安全工作理念,确保年内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2.加强安全教育。继续加强安全教育,面向全县中小学征集安全案例,以学生愿意接受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能力。
3.狠抓安全管理。加强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监管;继续加强饮食卫生、住宿生管理、疾病防控、交通安全、防溺水、防火、防煤气中毒等日常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学校食堂管理,实行学校“零利润”经营食堂,让学生吃安全、吃饱、吃好、吃出健康,并在生活中受到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创建和谐校园。进一步做好信访矛盾调解工作,既坚持原则、按制度办事,又要妥善解决和化解矛盾,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不发生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努力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