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00014349/2022-43511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2022-07-13 |
发文机关:襄垣县农业农村局 | 主题词: |
标题:襄垣县农业农村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计划 | |
主题分类: | 发布日期:2022-07-13 |
上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聚焦稳粮保供、一产高质量发展和农村改革,全力推动主要经济指标和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现将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和下半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县农业农村局成立于2019年3月,正科级建制,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机关内设9个股室(办公室、政策法规股、发展规划股、计划财务股、农村社会事业促进股、种植业管理股、科技教育股、农田建设管理股、畜牧渔业管理股),下属4个事业单位:县乡村振兴发展中心(正科级建制)、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动物检疫综合服务中心、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副科级建制)。现有行政编制12名,有事业编制75名,实有人员117名,其中实有行政人员11名、事业人员94名、公益岗位12名。现有局长1名、副局长2名、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常务副队长1名。事业单位人员有正高职称1名、副高职称9名、中级职称37名。局机关支部有支委5名,中共党员69名。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指标,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1.一产增加值。市下达今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任务9.59亿元,增速15%。1-6月份预计完成3.02亿元,增速16.87%。
2.一产固投。市下达今年目标任务12.26亿元,增幅20%。1-6月份完成3.37亿元,增幅261.73%。总量与增幅均为全市第一。
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市下达今年目标任务22512元,增幅8.5%。1-6月份预计完成11443元,增幅10.3%。
4.粮食产量。市下达今年粮食播种任务43.01万亩,总产量2.59亿斤。目前全县完成播种面积47.55万亩,其中玉米41.03万亩、谷子2.99万亩、高粱1.9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0.29万亩、大豆0.44万亩、薯类0.41万亩、油料0.49万亩。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及防灾减灾等措施,誓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
(二)抓春耕,农业生产态势良好
1.坚持稳粮保供。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与各镇签订了粮食安全目标责任状,将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分解到乡、压实到村。积极开展种子、农药、肥料、农机具等农资储备调剂,储备种子486吨、肥料1.6万吨、农药6.3吨、农膜120吨,检修农机具2300余台(件),全部满足供应。及时开展了小麦苗情调查、因时因地制定促弱转壮方案,确保小麦提苗情、提单产。全面开展“三夏”农业技术服务与安全防范工作,作物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同步进行,确保夏粮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2.提质特优产业。提质增效设施蔬菜、谷子、中药材、水果、药茶、薯类等特色产业。全县设施蔬菜生产形势趋于稳定,产量有所提高。今年新发展露地尖椒3100亩、优质高粱1500亩、玉米制种基地2000亩,改造提升设施蔬菜1000亩,巩固提升有机水果10000亩,新建遮雨棚200亩,中低产果园建设800亩,提质增效集成技术示范面积1000亩。
3.落实惠农政策。认真落实耕地地力保护、乡村产业振兴奖补、第一产业高质量发展各项扶持政策,做好玉米、小麦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兜底,全力推进特优产业稳步发展。
(三)抓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
1.高标准农田建设。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全部完工。2021年完成建设面积2.1万亩(其中灌溉节水面积完成0.21万亩),占总任务91%。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完成勘测、设计,初步设计评审工作,并向市级提交初步设计申请批复文件,等待批复后招投标实施。
2.农村户厕改造。市下达改造任务500座,主推“旱厕通风改良+粪污集中无害化处理”模式,现完成改造95座,建设粪污集中无害化处理站15座,采购真空抽粪车40辆。
3.高素质农民培育。市下达培训任务440人,计划由三个培训机构实施。目前,襄垣县绿海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完成尖椒专业培训班50人。
4.农业安全生产。重点围绕项目建设、农业投入品、农业机械、饲料屠宰、渔业船舶、水库防汛、农产品质量安全及非洲猪瘟、草地贪夜蛾等重大动植物疫病进行了全面排查整治,试行政府购买改革化服务+组队防疫,圆满结束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出动58人次、出动车辆18次,抽查样品数量达到80个以上,完成检测数量245个, 进行了“禁渔区禁渔期”的安全检查,查办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数(非农业投入品)2个以上。
(四)抓社会,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1.农村资产“清化收”。全县共排查合同总数5240份,涉及金额33895.03万元;其中不规范合同772份,涉及资金5041.03万元;清理不规范合同288份,涉及资金1684.71元,增加收入257.95万元。共排查农村债权总数23797条,涉及资金46627.29万元;化解农村债权4450条,涉及资金4961.01万元;农村债务总数17277条,涉及资金46936.77万元;化解农村债务1510条,涉及资金8018.34万元。制定《襄垣县农村土地承包(流转)指导价》,新增地源44258.13亩,新增收费386万元。
2.农业市场主体倍增。完善主体名录信息,把农林牧渔等各类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纳入名录并动态更新,逐步规范数据采集、示范评定、运行分析等工作,为农业市场主体倍增提供支持和服务。2022年任务净增数256个,目前完成净增数843个,倍增目标完成占比329.30%。
3.村级集体经济壮大。《襄垣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规划(2022—2025年)》正在谋划编制,通过询价采购确定编制团队,正在收集分析资料,提出规划思路和规划大纲。按照村级申报、镇级初审、专家评审、县级联审的程序,正在建立村集体经济项目库。制定了《襄垣县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若干举措》,设立专项扶持资金1000万元,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对集体经济项目进行重点扶持。设立专项奖励资金500万元,按照集体经济总量和增幅进行奖励。
4.规范运行县级集体产权交易平台。制定《襄垣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升级及运营方案》和《襄垣县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管理办法》等12个试行办法及规则,在县多维融合服务中心增设两个窗口、配备2名业务人员,实现了业务受理、信息发布、交易签约等工作科学规范化。
5.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平台。筹建成立襄垣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经营范围为农业投资、农产品销售、农业技术推广等涉农业务。通过整合县域内农业资产资源,孵化农业龙头企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具有“襄垣特色”的发展模式。
6.农村宅基地制度推进农村房屋建筑“四办法一标准”制度实施,加强农村宅基审批管理承担指导和监督工作,建立动态巡查制度,严厉打击违法占地行为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势头。全面落实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及农房等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做到应发尽发。
三、存在问题
一是缺少规模化“特优”主导产业。连续多年调产,因种植规模、市场销路等原因,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尚未形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如,我县大棚普遍都是建于2011-2013年,大棚老旧失修,效益较低,部分大棚经营不善,存在闲置问题。
二是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带动力不强。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化程度低,存在产业链条不长,效益不佳,县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贷款难、资金周转难等情况。
三是农业农村有效投资投入不足。受疫情和市场低迷影响,落实投入有限,民间投资乏力,在产业发展、企业扶持、农村人居环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投入不足。
四、下步打算
下半年,我局将深入贯彻、省、市委、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方位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目标,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大力培育特色高效产业,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全力布局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特色种植、品牌养殖示范区。
具体做到“一稳、两提、六推进”:
“一稳”:就是坚持稳粮保供,在粮食生产上稳面积、稳产量。
“两提”:就是在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上实现新提升;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上实现新提升。
“六推进”,即:
一是持续推进特色种养示范区建设。着力推进露地尖椒、优质高粱、玉米制种、设施蔬菜、有机水果、米槐等产业的产中、产后服务,多渠道开展产销对接,提高种植收益;加快推进12个畜禽规模养殖项目新建扩建,年内出栏生猪18万头,出栏肉鸡600万只,水产养殖完成面积800公顷。
二是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数字乡村等项目建设。大力实施“3+X”文旅产业,建设布局环宝峰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三是持续推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规范运行县级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中心,全面启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评选活动,成立襄垣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集中选树一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积极探索推广“五+五代两自主”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模式,今年全县229个村集体收入全部达10万元以上。
四是持续推进农财品精深加工集群建设。围绕项目建设,完成50亩设施大棚改造项目工作,完成700亩果树标准园及中低改果园建设,推进4个省级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建设。
五是持续推进“三农”科技包联服务。积极开展专家团队、项目工队、营销战队“三队”包联服务,依靠“三队”,推科技增动力,抓项目增后劲,促销售增效益。
六是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全面排查贯业帮扶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折不扣完成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强化政策制度落实,强化项目资金落实,让脱贫成效更持续。
总之,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县委农业农村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坚决扛起“三农”发展的政治责任,主动作为抢农时,聚精会神务农事,全方位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