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1236931-5/2019-05238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2019-02-28 |
发文机关:襄垣县文化局 | 主题词: |
标题:襄垣县文化局2018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 |
主题分类: | 发布日期:2019-02-28 |
今年以来,我们文化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按照县委、县政府“浪漫之城,美丽襄垣”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我县公共文化建设,非遗保护、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综合文化工作名列全市第一,党组书记、局长孙波同志被组织推选为长治市“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先进典型,文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文化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一、固本强基,提质增效、不断提高机关党建新水平
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主线,以“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为基本抓手,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主题活动日等制度。一是完成了县委巡察组对我局的政治巡察、政治体检和巡察整改任务;二是开展了贯彻学习“骆惠宁书记调研长治、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肃清腐败流毒影响”、纠正“四风”等活动。三是组织党员学习党章党规党纪,观看反腐倡廉专题片、网络答题、知识测试和学习座谈,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洁自律规定,做到“四个服从”坚决把党章党规党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018年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二、推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工程,进一步提升文化服务能力和文化引领作用。
按照“城乡统筹,全民共享”的思路,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一是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主题文化活动纷呈迭出。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开展了“放歌新时代”群众文化系列活动,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举办了首届万亩花海“七夕”文化节(摄影大赛);以脱贫攻坚为主题开展了“七在农家”、“助力脱贫攻坚”文艺轻骑兵下基层、“知青故里 美丽小垴”摄影节;以扫黑除恶、垃圾分类、固废利用为主题开展了“美丽乡村 无毒生活”文艺节目巡演、“垃圾分类 从我做起”文化志愿者在行动、红色经典朗诵会、钢笔书法大赛、元宵节街头文艺展演、文化志愿者颁奖晚会等一系列品牌主题文化活动。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截至目前,完成送戏下乡300场,文艺演出230余场、电影放映3876场,寄宿制学校公益电影放映225场。二是扎实开展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试点工作,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改革。按照总分馆建设工作方案(襄政办发〔2017〕86号),继续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创建共建共享平台,构建三级设施网络,通过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落实“两馆一站”免费开放,不断改善文化馆基础设施,完善相关功能室建设,创新免费开放内容、培训形式、开放时间等服务效能建设,各类受益人数达3500多人。通过增设图书便民服务网点、图书馆分馆(政府分馆、党建中心分馆、永安社区分馆、襄矿分馆)电子图书数字借阅机、流动图书车下乡服务等举措,有效满足了群众的基本公共文化需求。“周末文艺汇——百姓大舞台”“文化惠民基层行”等特色文化品牌,做到了“月月有活动、周周有演出、天天有培训”。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目前已有3000余名文化志愿者活跃在群众文化生活活动中,成为了公共文化服务重要组成部分,各类文化志愿惠民工程极大地丰富了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是积极推进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配备,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结合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今年,为全县各行政村配备卡拉OK音响设备323套、阅报栏260个、二维码数字书刊借阅机、党政文化互动学习屏等文化活动设施。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图书24009册。完成了1000套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工程设备安装任务。通过电子阅览室数据资源库的建设,完成了75800页的文献数字化保存。四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力推进文艺精品创作。积极培育地方特色品牌,进一步提升了优秀文化产品供给水平。今年,襄垣秧歌参加了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襄垣鼓书《反菜园》赴天津参加了由文旅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国非遗曲艺周展演、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域联运演出,受到了一致好评。编排了襄垣鼓书《目标宏伟前景新》《襄垣大变化》《垃圾分类》《环卫工情怀》等反映襄垣三十六项大工程的精品节目。围绕中心工作创作了《垃圾分类》《禁毒》等歌曲。其中,《环卫工情怀》参加长治市第三届曲艺大赛荣获二等奖,文化馆合唱艺术团荣获首届中部(山西)合唱展演活动(长城奖)二等奖。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在全省文化局局长会议上做了经验交流。10月24日-25日省人大常委会来我县调研时,对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给予充分肯定。通过设施配套,机制完善、能力提升、文化引领工作进一步增强。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宣传文化职能作用
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积极参与党建服务中心、东湖美化亮化等全县重点工作的策划;以诗意家园美化的形式完成了城乡美化、重点工程宣传展板、垃圾分类、固废利用、美丽乡村建设、四好公路、禁毒宣传、文化志愿者宣传活动、首届万亩花海“七夕”文化节、钢笔书法大赛、老物件民俗展览馆和革命文化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等宣传美化任务。
根据襄办发[2018]72号文件要求,我局承担着滨河文化中心修建项目,该工程计划于2019年8月开工,2020年1年完成地下工程建设,概算总投资6亿元,当年投资2.5亿元。目前,已完成初步设计方案、选址、规划等前期工作。
认真实施精准扶贫,制定《小垴村民俗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组织举办首届小垴村槐花节摄影大赛,利用摄影,文艺活动,运动比赛等的形式,带动小垴村的美丽乡村旅游,挖掘地方文化特色,鼓励农民搞农家乐、土特产,增加农民收入,巩固脱贫成果。
四、传承文脉,记住乡愁、推进非遗保护和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建设
继续实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共抢救录制传统书目30余篇(110多小时)。积极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端午节,非遗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手工剪纸送窗花”“多彩非遗 美好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等一系列主题文化活动。组织完成了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襄垣秧歌《小二黑结婚》、襄垣鼓书《洒向乡村的爱》等非遗项目参加了长治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先后接待离石,大同、阳泉等市县3000余人。7月17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建泰等一行来我县调研时,对我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给予肯定。
积极推进第三批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建设任务,对夏店、侯堡、善福36个村的乡土人情,村史来历、文化资源进行了拍摄、记录、数字化录入,共收集各类资料、图片达3000余张。设立了南漳村铸造技艺特色文化展示室,小垴村知青博物馆,郄家烟泥塑艺术馆、强计人民公社记忆馆、栗家岭乡村记忆馆、下良村书画主题文化大院,常隆村文艺表演文化大院。继续利用“文化襄垣”微信公众号系统推介襄垣本土文化,年编发40期。8月15日,省文化厅厅长刘润民来我县调研时,对我县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建设给予充分肯定。2018年我局荣获“长治市乡村文化记忆工程试点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为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弘扬法显文化,我局与斯里兰卡龙华书院签订了法显文化交流合作意向书,将法显文化打造成国际知名的襄垣文化品牌。
五、多措并举,强化监督、不断提升文化市场管理服务水平
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简化审批手续,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不断强化对文化市场的事中事后监管。一是积极开展“扫黄打非”,“净网”、“护苗”等各类专项行动。二是完成“扫黄打非”进基层宣传暨“绿书签”进校园,共张贴“扫黄打非”宣传海报200余份。三是出动检查执法人员180余人次,检查文化市场经营单位240家次,查扣收缴盗版图书、光碟50余册(盘)、依法取缔1家“黑网吧”。四是联合县消防大队,在奇艺影城开展了文化系统消防安全应急演练。五是组织执法人员对文化市场经营场所开展了扫黑除恶、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集中行动,共检查文化经营单位280余家次,排查各类大小隐患30多条,整改率100%。六是完成文化市场从业人员法律法规培训工作。
2018年底,全县重点文化产业企业达到20家,文化市场经营单位216余家,全县文化产业资产总额121540万元,初步形成了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格局。
襄垣县文化局
2019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