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  |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热点查询:长治襄垣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计划总结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000014349/2022-43763
发文字号 发文时间2022-07-14
发文机关襄垣县文化和旅游局 主题词
标题襄垣县文化和旅游局2022年上半年总结和下半年计划
主题分类 发布日期2022-07-14

襄垣县文化和旅游局2022年上半年总结和下半年计划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长治日报

现将我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狠抓意识形态,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严格落实党组意识形态责任制,压实局党组主体责任,研究制定了《襄垣县文化和旅游局“护航党的二十大”维护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预案》,严格做到对文艺演出、文化活动、陈列布展、信息报送等层层审核。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列为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充分发挥“学习强国”“山西干部在线学院”等平台作用,坚持政治理论每周一学、党纪法规每月一讲、专题党课每季一课 “三个一”常态化学习制度,半年内共计开展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研讨6次,党员集中学习25次,撰写心得体会80余篇,开展讲党课3次。按照“一月一主题”要求,开展7次“主题党日”活动。以“党建+”为抓手,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文明实践等活动。以“弘扬廉洁文化,创建清廉机关”为主题,深入开展作风教育整顿,推动清廉机关建设。

(二)开展惠民活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大力开展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我们的节日”“周末文艺汇百姓大舞台”“流动图书”下乡、非遗项目展演、书画摄影展示、公益培训等文化惠民系列活动300余场,受益群众达100000余人次。精心创作编排移风易俗题材襄垣鼓书《彩礼泪》和以廉政文化为主题的襄垣秧歌小戏《订婚》;录制了音乐快板《众手托起艳阳天》,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进行宣传。深入开展“五个一批”文化惠民活动,截至目前,乡村群众文艺队伍开展活动948场、乡村文化带头人开展活动436场、乡村文化能人艺人开展活动142场,完成总任务的90.5%以上。6月6日,“免费送戏下乡”活动正式启动。截至7月10日,已深入9个行政村演出83场,完成全年任务的27%。策划开展 “喜迎党的二十大奋进新征程”2022年全县群众文化活动6项。通过持续开展公共文化惠民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三)深化文旅融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组织对各镇文旅资源开展调研,谋划制定“登仙堂山、感受法显精神,游襄缘花海和东湖,体味夏日浪漫”两条主题旅游线路。加大旅游宣传推介,4月开始,在长治市各重点小区、楼宇、商场卖场投放襄垣旅游宣传电梯广告共计500余部。组织拍摄了“5‧19”中国旅游日“我是旅游人”宣传片和中国公民文明旅游公约公益宣传片,景区推出了旅游惠民优惠月活动。指导仙堂山景区,推出森林萌宠乐园互动项目,“五一”“端午”期间景区接待游客10000余人次,受到游客和群众一致好评。节假期间,县文旅局组织文化志愿者50余人次,深入景区开展疫情防控和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

(四)加强文物保护,强化非遗传承发展

为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出台了《襄垣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通告》(襄政通〔2022〕1号)文件。推进县博物馆项目前期工作,召开了博物馆项目建筑设计方案初期汇报会,目前正在办理项目建议书、可研等前期手续。组织召开了低等级文物保护工作推进会,完成543处低级别文物、213件石刻文物和抗美援朝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申报工作。开展了受损文物抢险,完成中共襄垣县第一党支部旧址、太平周成王庙等12个文保单位抢险修缮项目方案编制工作。实施了关岳庙、福泉寺、文庙藏书楼、青南关帝庙、东坡观音阁抢险修缮,完成大丰当、上寺楼、郭庄昭泽王庙隐患整改。强化非遗传承保护,开展非遗“进校园、进农村、进景区”活动80场次。组织编排襄垣鼓书《全民防疫守护家园》等曲目,并进行展演共计120余场次。组织县美术馆,开展了襄垣鼓书非遗展演等活动40余场次,对国家级非遗项目(襄垣鼓书国家级传承人王俊川)开展抢救性录制共8期20余小时。

(五)创新监管模式,维护市场经营秩序

强化依法行政,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组织对文化市场进行了双随机抽查。坚持处罚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对5家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开展了广播电视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整治行动,完成县域播出机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换证工作。按要求开展了疫情防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养老诈骗、电信诈骗、禁毒等宣传活动及专项督查。实施了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倍增工作,新发展各类文化旅游市场主体43家,完成年度增长20%的工作任务。完成地上不可移动文物现场实地核查38处。配合县“扫黄打非”办,对出版物市场、印刷企业开展执法检查,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二、存在问题

全县旅游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存在短板,旅游指示标牌标识、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建设还相对滞后。文物保护经费短缺,县级文物保护经费投入不足,不能满足文物日常管护需要。文物管理机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人员、行政执法人员明显偏少,存在“小马拉大车”现象。

三、下步打算

(一)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依托基层公共文化阵地,指导编排秧歌、鼓书等优秀文艺作品,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做好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深入实施“五个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常态化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惠民基层行”、全民阅读、公益培训等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完成年度免费“送戏下乡”惠民演出300场任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二)持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启动《襄垣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指导东湖公园创建国家3A级景区,谋划宝峰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配合实施侯堡康养小镇项目。持续打造“50元游襄垣”旅游品牌。

(三)持续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谋划编制《襄垣县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襄垣县“十四五”文物保护规划》,推进襄垣县博物馆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持续实施“文明守望”工程,动员社会力量,实施崇福寺金代大殿恢复及综合环境治理工程。多方筹措资金,开展汛期受损文物抢救性保护。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实施中央保育院红色陈列布展项目。

(四)持续实施非遗传承发展。做好非遗保护的普查、挖掘等工作,持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持续实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全面系统记录。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景区“四进”活动。利用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展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