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  |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热点查询:长治襄垣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计划总结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000014349/2023-50772
发文字号 发文时间2023-10-19
发文机关襄垣县文化和旅游局 主题词
标题襄垣县文化和旅游局关于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主题分类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发布日期2023-10-19

襄垣县文化和旅游局关于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长治日报

现将我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高质量发展指标完成情况

(一)“三个一批”文化惠民活动。截至7月31日,乡村群众文艺队伍开展活动976场、乡村文化带头人开展活动360场、乡村文化能人艺人开展活动114场,完成全年总任务的81%。

(二)“免费送戏下乡”活动。截至7月31日,县秧歌剧团实施演出231场戏,其中“免费送戏下乡进村”165场,周末专场

47场,“稀有剧种公益性演出”19场。

二、获得荣誉

三、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一)开展惠民活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了“金兔送福春意浓”送春联进万家活动、春节古诗词鉴赏、元宵节文艺展演、“我们的节日·清明祭英烈”、中华传统节日诗词赏析、“文化进万家 非遗过大年”等文化惠民系列活动15场次,受益人数达40000余人。开展了“强国复兴有我”文艺展演、“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惠民基层行”等演出活动92场,受益人数达20000余人。整合优质丰富的资源,通过“襄垣县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微信公众号”开设了10余门各类网络课程(视频培训)、直播教学、荐书阅读、非遗培训,让群众在线上享受到了优质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5月22日下午,深入东湖书法广场开展襄垣县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群众文艺演出,并通过山西公共文化云进行同步直播,观看人数达4.5万人次,在线场馆及活动更新推送信息30条。7月20日,承办了2023年长治市群众文化活动八音会大赛,并举办了2023年襄垣县群众文化活动戏曲票友大赛、农民工歌手大赛、广场舞大赛、乡村村晚大比拼、群众文化活动颁奖晚会等,受益人数达30000余人次。编创了襄垣秧歌《严执法筑长城民族振兴》、襄垣鼓书《扫黄打非早行动》等文艺节目,多措并举推动“扫黄打非”工作积极开展。持续做好图书馆免费开放工作,截至7月31日接待读者68002人次,图书借阅量61888册次。通过持续开展公共文化惠民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二)深化文旅融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完成《襄垣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招投标工作,组织对各镇文旅资源、文旅项目、乡村旅游、民宿客栈等进行了前期调研,完成《襄垣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初稿。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牵头起草并配合县委、县政府出台《中共襄垣县委 襄垣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方案〉的通知》(襄发〔2023〕2号),目前已通过省文旅厅、省教育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五部门联合发文上报至文化和旅游部。为侯堡镇康养特色小镇项目做好配合服务工作,委托国内一流的设计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高标准编制侯堡康养小镇的规划。组织在上寺街道的临街单位、门店、家户门前悬挂灯笼,开展上寺古街灯光亮化工作。为加强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深入下良镇寨上村,在百亩桃花节之际,开展文化惠民、非遗展示体验活动。配合完成“东湖探宝·越夜越精彩”—2023年上寺街美食节活动,组织开展文旅产品展销、电音节、群众文化演出等系列活动。实施“50元游襄垣,暑期文旅惠民季”活动,整合包装仙堂山景区、东湖公园、老物件博物馆、非物质文化体验馆、手工挂面体验园、上良马场、强计人民公社等景区(景点)供游客参观体验游玩,打造集餐饮社交、文化娱乐、亲子互动等功能为一体的客源地、目的地和集散地。指导仙堂山景区,推出森林萌宠乐园互动项目及旅游惠民优惠活动,“五一”期间景区接待游客10000余人次,受到游客和群众一致好评。节假期间,组织文化志愿者50余人次,深入景区开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

(三)加强文物保护,强化非遗传承发展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持续开展各级文保单位日常维护工作。完成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仓上三教庙和下良龙王庙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积极申报一般政府债券资金,对仓上三教庙,下良龙王庙等12处文物进行保护性修缮;积极申报国家文物基金和三晋文明守望专项基金资金,对下良化城寺进行保护性修缮。完成县级以上文保单位(97处)安全责任公示牌安装工作。强化非遗传承保护,开展非遗“进校园、进农村、进景区”活动100余场次。剪纸等4个非遗项目成功入选长治市第八批市级非遗名录。非遗项目襄垣花馍成功入选山西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组织非遗传承人赵志清、范长征参加百名“工美技艺导师”聘任大会暨领略三晋瑰宝传承“晋派”工艺展示活动,并受聘为山西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导师。

(四)创新监管模式,维护市场经营秩序

强化依法行政,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组织对文化市场进行了双随机抽查。坚持处罚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规范执法,截至7月,共出动执法人员1800余人次、检查经营单位470余家次,对8家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按要求开展了防范非法集资、全民禁毒、防电信网络诈骗、防养老诈骗、安全生产等系列宣传活动。完成地上不可移动文物现场实地核查83处。配合县“扫黄打非”办,对出版物市场、印刷企业开展执法检查,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四、下步打算

(一)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依托基层公共文化阵地,指导编排秧歌、鼓书等优秀文艺作品,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做好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深入实施“三个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智慧阅读惠民工程。建设襄垣县群众公益文体活动中心项目。完成年度免费“送戏下乡”惠民演出300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二)持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完成《襄垣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争取东湖公园创建国家3A级景区,组织策划襄垣县2023年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实施“50元游襄垣,暑期文旅惠民季”活动,打造“湖光山色 • 花漾襄垣”旅游品牌。围绕文旅康养主题,借助长治市北大医疗潞安医院优势,为侯堡镇康养特色小镇项目做好配合服务工作。以东湖及周边文物资源为牵引,打造“东湖探宝,越夜越精彩”活动品牌,繁荣县城夜经济,提升烟火气。

(三)持续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谋划编制《襄垣县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襄垣县“十四五”文物保护规划》。加强文物活化利用,推进县城文庙、城隍庙2处文保单位陈列布展,免费对外开放;建设新建博物馆项目,年内办理完成项目前期手续。争取一般政府债券资金,对仓上三教庙,下良龙王庙等12处文物进行保护性修缮;争取国家文物基金和三晋文明守望专项基金资金,对祝家岭文公祠,下良化城寺进行保护性修缮;对一批濒危文物古建实施维修、加固等基础性保护措施;开展地下文物考古调查和勘探发掘。组织文物核查组,持续开展建设项目地上不可移动文物核查。

(四)持续实施非遗传承发展。持续实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全面系统记录。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景区“四进”活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利用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展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