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00014349/2024-22378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2024-01-22 |
发文机关:襄垣县文化和旅游局 | 主题词: |
标题:襄垣县文化和旅游局关于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 |
主题分类:文化 | 发布日期:2024-01-22 |
现将我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3年工作总结
1.开展惠民活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了“金兔送福春意浓”送春联进万家、元宵节文艺展演、“我们的节日”等文化惠民系列活动15场次,受益人数达40000余人。开展了“强国复兴有我”文艺展演、“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惠民基层行”等演出活动163场。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场馆阵地作用,通过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微信公众号,开设了10余门各类型培训,让群众在线上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7月20日,承办了2023年长治市群众文化活动八音会大赛,举办了2023年襄垣县群众文化活动戏曲票友大赛、农民工歌手大赛、广场舞大赛、乡村村晚大比拼、群众文化活动颁奖晚会等,受益人数达30000余人次。组织开展了“流动书箱”进校园、进军营等活动。创新图书借阅机制体制,开通读者信用积分管理系统,实施了全市首家县级图书馆免押金、免滞纳金借阅服务,为群众提供零门槛全免费阅读服务。组织参加山西省首届稀有剧种展演,襄垣县文化和旅游局被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山西省首届稀有剧种展演组织单位”,襄垣秧歌剧团《小二黑结婚》选段被授予“山西省首届稀有剧种展演节目—精粹节目”。实施“三个一批”文化惠民工程,截至目前,文艺小分队演出1490场次,乡土文化能人艺人开展活动244场次,乡村文化带头人开展活动630场次,完成全年总任务的130%;“免费送戏下乡”省、市下达任务为120场次,目前我县完成300场次,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通过持续开展公共文化惠民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2.深化文旅融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编制完成《襄垣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省级初审验收。配合举办“东湖探宝·越夜越精彩”2023年上寺街美食节、体育文化节等系列文旅活动,提升知名度,集聚烟火气,拉动夜经济。实施“50元游襄垣·暑期文旅惠民季”活动。以仙堂山景区、东湖公园、老物件博物馆、非物质文化体验馆、手工挂面体验园、上良马场、强计人民公社等38家景区(点)为抓手,引入第三方公司,通过云闪付参与抽奖,线上、线下同步宣传引流,有效提升我县文旅知名度。指导仙堂山景区,推出森林萌宠乐园互动项目及旅游惠民活动。完成《印象襄垣》画册设计前期工作。实施马喊水库垂钓区改造项目、上良村襄垣秧歌传承体验馆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发展。11月,指导我县下良镇上良村成功创建山西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3.加强文物保护,强化非遗传承发展。完成11处文保单位一般债券储备项目的方案评审、财政预审。积极争取“三晋文明守望”和国家文保专项基金,对下良化城寺、祝家岭文公祠进行保护性修缮。实施任家岭三教庙抢险加固及部分文保单位抢险及环境治理工程。完成302处文保单位安全责任公示牌安装工作。积极申报6处不可移动文物国保单位、可移动馆藏文物三级以上数字化保护、馆藏革命文物纸质修复项目。充分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社科普及宣传周和学术活动月,大力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提升人民群众文保意识。强化非遗传承保护,开展非遗“进校园、进农村、进景区”活动100余场次。剪纸等4个非遗项目成功入选长治市第八批市级非遗名录。非遗项目襄垣花馍成功入选山西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4.创新监管模式,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强化依法行政,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坚持处罚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受理了7起文化市场、旅游投诉举报,办结率100%。严格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定期组织召开安全培训及警示教育会议,指导文旅经营场所及时开展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深刻吸取“11.16”吕梁火灾事故教训,组织开展了文旅场所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行动,做到检查场所全覆盖,督促文旅场所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力排查消除隐患。此外,配合县“扫黄打非”办,开展出版物市场、印刷企业专项执法检查,举办了“护苗2023绿书签”进校园活动,有效维护我县校园周边社会文化环境安全。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依托基层公共文化阵地,指导编排秧歌、鼓书等优秀文艺作品,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做好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深入实施“三个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襄垣县群众公益文体活动中心项目,力争年内投入使用。完成年度免费“送戏下乡”惠民演出活动300场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二)持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推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完善《襄垣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工作。指导东湖公园创建国家3A级景区。以东湖及周边文物资源为牵引,持续配合开展“东湖探宝,越夜越精彩”系列活动,打造文旅活动品牌,繁荣县城夜经济。继续实施 “50元游襄垣”旅游惠民活动。整合非遗文创产品、农副产品,推出“这襄有礼”系列礼盒,精心设计“以礼襄待”文创“伴手礼”。
(三)持续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完善《襄垣县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襄垣县“十四五”文物保护规划》。规划建设博物馆项目,年内完成项目前期手续办理。争取一般债券资金,对低级别文物开展保护性修缮。对一批濒危文物古建实施维修、加固等基础性保护措施。加强文物活化利用,推进博物馆提质增量工程,谋划县城文保单位类博物馆项目。谋划文庙新型文化空间建设。
(四)持续推进非遗保护和传承发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全面系统记录。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景区“四进”活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遗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文创产品和演艺作品。
(五)持续推进广电、文旅市场监管。实施广播电视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整治行动,做好重大敏感时期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任务。加大文旅市场监管力度,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严格履行安全监管责任,持续开展文旅场所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行动,压实文旅场所主体责任,严格排查整改消除隐患,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打造我县平安文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