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  |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热点查询:长治襄垣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计划总结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000014349/2024-33487
发文字号 发文时间2024-07-08
发文机关襄垣县文化和旅游局 主题词
标题襄垣县文化和旅游局关于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主题分类文化 发布日期2024-07-08

襄垣县文化和旅游局关于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长治日报

一、工作情况

(一)重点考核指标

1.实施“三个一批”文化惠民工程。截至目前,组织38支文艺小分队开展活动632场;组织13位乡土文化能人艺人开展活动101场;组织40名乡村文化带头人开展活动307场。

2.“免费送戏下乡”惠民演出。省、市下达任务为300场次,目前我县开展“免费送戏”下乡惠民演出活动125场。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开展惠民活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古韵新风”迎新春兰亭集字书法楹联诗词展、2024年“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美术创作展、2024年“迎新春 送万福”春联进万家活动、“迎新春 贺元宵灯谜竞猜”等活动,受益人达50000余人次。承办了全县“山欢水笑春浩荡  美丽襄垣幸福年”襄垣县春节联欢晚会。组织开展了元宵节戏曲展演,开展了晚会7场,鼓书展演8场,八音会展演8场。组织县秧歌剧团参加了“盛世梨园”2024年新春三晋折子戏演唱会、长治市2024年元宵节曲艺戏曲晚会。配合举办第二届“千年广志  百世姻缘襄黎情”民俗文化活动。组织局属各馆深入下良镇,开展了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周宣传活动。为各镇综合文化站配置了自助借还机、自助办证一体机等设施设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组织县图书馆开展了“流动书箱”进校园活动3次。截至目前,“周末戏曲专场”活动15场、稀有剧种公益性演12场。通过持续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2.深化文旅融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推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编制完成了《襄垣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精心设计印制了《印象襄垣》宣传画册。推进仙堂山景区提档升级,已完成项目调研、总体定位策划、一期场景打造及改造提升部分空间设计,同步推进景区品牌重塑和宣传推广等工作。组织虒亭镇建华村、下良镇上良村、王村镇南姚村积极申报文化产业特色村落。按照长治市商务局、长治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开展核心夜间经济聚集区、地标性商业聚集区、大型夜间美食示范街区评选的通知要求,联合县商务中心,推荐山西湖璟国际成功申报长治市地标性商业聚集区。配合举办了庆五一“东湖探宝 · 越夜越精彩”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群众文化演出、电音表演、民俗文化展演等系列活动。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实施上良村乡村游乐、东北阳村古景重现 • 漳江春渡旅游项目。

3.加强文物保护,强化非遗传承发展。制定了《襄垣县人民政府关于做好襄垣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积极落实普查经费,按照普查节点抓实抓好普查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实施襄垣县第一党支部旧址(邕子百宝寺)保护修缮工程。按照省文物局对我县专项督察反馈意见和要求,完成太平周成王庙、中共襄垣县第一支部成立旧址等4处文保单位的安防设施安装;增加全县119名文保员(县保以上)生活补助待遇,每人每月提高300元。完成崔村龙王庙、西回辕三教庙、甘村李卫公庙方案评审。组织对国省保文保员开展了文物监管平台系统培训。配合县自然资源局做好基本建设项目用地考古前置工作,为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承办全市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开展非遗项目开展“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活动30次。组织我县部分非遗项目,参加了襄垣县“代言襄垣好物,共筑‘襄间田垣’”乡村e镇迎新促销短视频·直播创业技能大赛及“人到山西好风光”人才宣介暨“智汇长治·才聚太行”等活动。创作编排了襄垣鼓书《踏查宣传我先行》。

4.创新监管模式,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强化依法行政,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截至目前,共计检查文化市场经营单位346余家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372余人次,办理行政执法案件2件。严格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定期组织召开安全培训及警示教育会议,指导文旅经营场所及时开展消防安全应急演练。组织开展了文旅场所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行动,督促文旅场所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力排查消除隐患。此外,配合县“扫黄打非”办,开展出版物市场、印刷企业专项执法检查。

(三)重点工程项目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2024年重点财政投资项目要求,我局承担6个文旅重点项目。一是群众公益文体活动中心建设项目,目前正在推进球场硅PU铺设,预计7月底完工。二是新建博物馆项目,目前进行了项目初步选址,与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局、县行政审批局等部门沟通对接,了解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流程,正在推进土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办理。三是文庙活化利用工程,目前已委托招标代理服务公司,正在推进项目设计编制、工程造价咨询等前期工作。四是建设类博物馆项目,目前正在推进“瓷迷文化博物馆”前期相关手续办理。五是仓上三教庙、下良龙王庙等15处保护性修缮工程。根据资金落实情况,本年度重点实施仓上三教庙、下良龙王庙、石峪昭泽王庙等6处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性修缮工程。六是实施农文旅融合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选址、设计和工程预算等前期工作,正在推进项目财政预审。

二、存在问题

一是基层公共文化阵地建立不完善。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博馆等公共文化场馆,虽然免费开放,但在服务的内容、形式和吸引力还不够丰富,创新性不强,需进一步改进提升。

二是全县旅游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存在短板,旅游指示标牌标识、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建设还相对滞后。

三是基层文化旅游工作人员短缺。公共文化服务、文物保护、非遗传承、乡村旅游服务、文化场馆讲解等人才缺乏。

三、2024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1.推进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依托基层公共文化阵地,指导编排秧歌、鼓书等优秀文艺作品,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做好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深入实施“三个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完成本年度免费“送戏下乡”惠民演出活动300场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2.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推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完善《襄垣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工作。以东湖及周边文物资源为牵引,持续配合开展“东湖探宝,越夜越精彩”系列活动,打造文旅活动品牌,繁荣县城夜经济。继续实施“50元游襄垣”旅游惠民活动。加快推进4A级景区仙堂山提档升级。整合非遗文创产品、农副产品,推出“这襄有礼”系列礼盒,精心设计“以礼襄待”文创“伴手礼”。

3. 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完善《襄垣县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襄垣县“十四五”文物保护规划》。争取一般债券资金,对低级别文物开展保护性修缮。对一批濒危文物古建实施维修、加固等基础性保护措施。加强文物活化利用,推进博物馆提质增量工程,谋划实施县城类博物馆项目。谋划推进文庙新型文化空间项目建设。

4.推进非遗保护和传承发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全面系统记录。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景区“四进”活动。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遗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文创产品和演艺作品。

5.推进广电、文旅市场监管。实施广播电视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整治行动,做好重大敏感时期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任务。持续开展文旅市场监管,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严格履行安全监管责任,持续开展文旅场所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行动,压实文旅场所主体责任,严格排查整改消除隐患,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打造平安文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