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  |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热点查询:长治襄垣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计划总结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000014349/2025-00699
发文字号 发文时间2025-01-07
发文机关襄垣县文化和旅游局 主题词
标题襄垣县文化和旅游局关于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主题分类文化 发布日期2025-01-07

襄垣县文化和旅游局关于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长治日报

现将我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1)开展惠民活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一是承办了襄垣县春节联欢晚会、元宵节文艺展演、“乐彩灯谜”等活动及第二届“千年广志 百世姻缘襄黎情”民俗文化活动,获得广大群众一致好评。二是组织参加2024年长治市群众文化系列活动旗袍秀大赛、威风锣鼓大赛、乡村村晚大比拼3项赛事活动,精选文艺节目到黎城县开展“襄黎情缘”文化交流活动。三是承办“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消夏文艺晚会12场,现场观众达10万余人次,为我县群众及游客奉上了精彩的文化大餐。四是组织开展“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经典朗诵会暨第五届音频朗读大赛,开展“流动书箱”进校园4次,送书进军营3次,更换图书400余册,赠送图书500余册,收到捐赠图书900余册,进一步提升了全民阅读效果。五是举办书法、绘画、手工技能培训100场次,开展“襄垣自然风光”摄影巡展、书画作品展、“跟着悟空看襄垣古建”图片展8次,惠及群众2万余人次。六是实施了襄垣县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提升改造项目。七是深入开展“三个一批”文化惠民工程,截至12月20日前,文艺小分队共计演出1536场次,乡土文化能人艺人开展活动183场次,乡村文化带头人开展活动616场次,完成全年总任务131.47%。落实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组织秧歌剧团深入60余个行政村开展免费“送戏下乡”演出300场次,完成年度任务100%,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大餐。八是“我为襄垣代言”系列文旅活动精彩纷呈。通过开展襄韵演唱会、襄垣秧歌、襄垣鼓书优秀剧目展演、街头文艺秀演、形象大使(讲解员)选拔赛、青年歌手大赛、广场舞大赛、文旅形象标识、金点子、文案征集等系列活动,极大宣传了襄垣文旅,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塑造了有特色、有吸引力的襄垣旅游目的地形象。通过持续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2)深化文旅融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一是推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编制完成《襄垣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二是推进长治市文旅康养融合发展“151995”计划,牵头协调17项重点文旅项目。积极申报长治市文旅康养“五大品牌”红旗县项目。选派工作人员赴新疆、长沙、上海等地,参加长治市文旅宣传推介活动。在10月15日“盟动长治 聚力太行”山西长治文旅康养产业推介招商大会上,大力推介2025年文旅项目,得到市、县认可。三是围绕“仙文化”,实施仙堂山景区提档升级,新建“仙女峰、步步生莲、凤羽神舟”等网红景点对外开放,极大提升景区吸引力,景区全年累计接待游客6万人次。四是围绕湖璟国际、市民中心、筷子巷、上寺街区、未来城等商圈,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进一步激发城市活力,拉动城市“夜经济”。五是组织虒亭镇建华村、下良镇上良村、王村镇南姚村积极申报文化产业特色村落,“襄约潮屿”民宿获评长治市2024年度乙级“太行山居”,山西湖璟国际获评长治市“地标性商业聚集区”。六是围绕“跟着赛事去旅游”,紧抓“跟着悟空游山西”流量,充分利用大型体育赛事在我县举办契机,设计文旅吉祥物,定制文旅宣传品,开设“云游襄垣(二维码)”小程序,制作“游走襄垣”通关文牒,举办古建图片展、仙堂山景区旅游季宣传推广活动。在《山西日报》《山西画报》《长治日报》等省、市媒体刊发襄垣文旅信息,依托襄垣融媒开辟 “沿浊漳河看襄垣” “襄垣古建” “襄垣美食”等系列文旅专栏,全面展示襄垣全域旅游形象。

(3)加强文物保护,强化非遗传承发展。一是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全面推进,完成“三普”以来消失和撤销文物初步筛选、认定等工作。二是争取上级资金1006万元,实施下良化城寺、祝家岭文公祠、中共襄垣县第一支部成立旧址(邕子百宝寺)、流渠观音庙等文保单位保护修缮工程,推进襄垣文庙、城隍庙消防升级改造工程。落实文化遗产专项巡察整改要求,对古韩镇张家庄兴隆庵、王桥镇东山底崔府君庙等10处濒危文保单位搭设应急保护棚。三是组织对国省保单位文保员开展文物监管平台系统及文物安全培训,组织35岁以下年轻干部职工实地开展文保单位讲解培训,储备文物讲解人才。为全县119名文保员(县保以上)增加每人每月300元生活补助待遇。四是落实基本建设项目用地文物考古前置规定,本年度共计对8宗地块400余亩土地进行了地下文物勘探,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基本保障。五是为将我县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襄垣县文庙进行活化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积极谋划襄垣县文庙数字化新型文化空间建设,并进行了前期初步设计。采用“非遗+文物”的形式,每周六在城隍庙内开展“城隍庙内唱大戏 乡音乡韵惹人醉”戏曲演出活动。中共襄垣县工委成立大会旧址(天益当)陈列布展项目已立项,并完成方案评审工作。六是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完成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项和第五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7人推荐申报工作,并完成3个国家级、10个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评估,开展非遗 “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活动80余次,非遗参展22次。山西天下襄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襄垣手工挂面制作技艺)入选全省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名单,东湖文化空间入选全省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典型案例名单。

(4)创新监管模式,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强化依法行政,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截至目前,共计检查文化市场经营单位921家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2722人次,办理文化市场案件6件。严格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定期组织召开安全培训及警示教育会议,督促、指导文旅经营场所开展消防安全应急演练2次。组织开展了文旅场所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行动,“五一” “十一”等重点时段,局班子成员带队,分组对景区、娱乐场所、文化场馆、文保单位等场所开展安全督导检查,督促文旅场所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力排查消除隐患。此外,配合县“扫黄打非”办,开展出版物市场、印刷企业专项执法检查,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二、2025年工作谋划

1. 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托基层公共文化阵地,指导编排秧歌、鼓书等优秀文艺作品,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做好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深入实施“三个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完成2025年度免费“送戏下乡”惠民演出活动300场次任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2. 持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持续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工作。依托浊漳河贯通东湖公园、南湖、五阳湖、北底游园等城市公园,提升两岸景观,构建水上观光体系,着力打造“百里漳江 美丽画廊”。持续开展“我为襄垣代言”系列活动,打造文旅活动品牌,繁荣县城夜经济。精心设计文创伴手礼。

3. 持续推进文物保护利用项目。争取政府一般债券资金,对低级别文物开展保护性修缮。对一批濒危文物古建实施维修、加固等基础性保护措施。加强文物活化利用,实施常设文物展陈和标准化库房建设项目,推进文庙新型文化空间项目建设。

4. 持续推进非遗保护和传承发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全面系统记录。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景区“四进”活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遗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文创产品和演艺作品。

5. 持续推进文旅市场监督管理。实施广播电视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整治行动,做好重大敏感时期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任务。加大文旅市场监管力度,严格履行安全监管责任,持续开展文旅场所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行动,压实文旅场所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排查整改消除隐患,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打造我县平安文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