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1236931-5/2013-24042 | |
发文字号:襄政办发〔2013〕101号 | 发文时间: |
发文机关:政府办 | 主题词: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 |
标题:襄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襄垣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2013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 |
主题分类: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督;经济体制改革 | 发布日期:2013-06-30 |
各乡镇人民政府,富阳工业区办事处,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县直各有关单位:
《襄垣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2013年行动计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襄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6月30日
襄垣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配套改革试验
2013年行动计划
根据《襄垣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2013年-201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制订2013年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实施市委、市政府“五五”战略,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领,围绕“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以城乡一体化为强力引擎,凝聚五大共识,夯实四项基础,强化六大保障,全力打造中国“新能源新材料基地、新城镇新农村典范”县,加快平安、创新、美丽、幸福襄垣建设步伐,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二、重大改革
(一)建立健全新兴产业和循环经济促进机制。坚持把符合新兴产业和循环经济要求作为产业准入的基本条件。完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机制,加大新兴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加快建立新兴产业和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完善新兴产业和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开展对新兴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成效的评估,制定完善新兴产业和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牵头单位:县发改局、县经信局)
(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户籍落户条件,以稳定居所、稳定职业、稳定经济来源为条件,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健全和落实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保障新落户人员与城镇居民在子女入学、就医、社保、住房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牵头部门:县公安局)
(三)建立健全市场融资体制。积极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引导民间资金投向实体经济。积极培育后备上市企业,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方式上市。重点抓好山西鑫典投资有限公司、漳江投资经营公司、兴通城市建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各乡镇成立的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类投资公司运营管理,初步搭建起城乡一体的投融资建设平台。(牵头部门:县金融办)
(四)推进土地使用管理改革。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废弃工矿企业和偏远村庄闲置土地复垦利用,重点完成土地占补平衡开发项目2400亩、土地塌陷治理1450亩。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改革征地制度,规范征地管理,确保农民在土地增值中的收益权,创新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有序参与土地开发整治。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耕地保护制度,将用地指标向转型项目倾斜,优先为重大项目提供建设用地。(牵头部门:县国土局)
(五)优化行政区划争取撤县设市。持续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区域发展格局、逐步扩大中心城区建设规模、形成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新型化城市,争取早日实现撤县设市目标。(牵头部门:县民政局)
三、重大事项
1.用好扩权强县政策。积极向上联系,主动与上级扩权办和相关部门沟通,做到无缝隙对接。加强对机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对下放权限及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知晓度与执行力。认真梳理扩权强县的各项审批管理权限,清理本级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探索实行行政“微审批”,确实执行好下放权限,畅通运行,高效推进。(牵头部门:县监察局)
2.加快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按照基础设施与项目建设相配套、与企业发展相协调的要求,加快出台园区管理实施意见,优化园区投资项目环境,严格园区项目的准入机制,推动园区的规模化、集约化、循环化发展。完善王桥工业园区、富阳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园区道路、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控规编制和主干路、110千伏变电站、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给排水管网铺设等工程建设,为承载大项目、构建大园区打好基础。以新能源、新材料为发展方向,以煤基合成油产业链、焦炉煤气制甲醇产业链、煤制乙二醇聚酯建材产业链、煤制PTA(精对苯二甲酸)产业链为主要路径,谋划建设一批新型煤化工产业链延伸项目,不断提高附加值,最终产出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原料,努力促进集聚发展,逐步形成产业高度关联、产品基本互补、链条紧密衔接、资源能源综合利用的新型煤化工产业集群。(牵头部门:县经信局)
3.加快推进新城镇新农村建设步伐。按照县城扩容提质、重点镇特色带动、中心村优化布点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新城镇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服务机构的完善,制定与新城镇新农村建设相配套的就业、社保、户籍、医疗卫生、子女上学等各种保障政策,全面铺开9个建制镇和15个中心村的建设工程。同时,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分批实施、统筹推进”思路,把采空塌陷村、压煤村整体搬迁、城中村改造作为全面建设新城镇新农村的重点,加快建设,稳步推进。(牵头部门:县住建局)
4.加快城乡道路通达工程建设。以打造上党北部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快大县城建设,实施城际大路网工程,重点建设城乡快速通道下良至县城连接线、侯堡至县城连接线、府前南路至朝阳街等连接线工程,完善仙堂山旅游专线辅助设施建设和改造红官线、襄上线、西龙线、南桥线等县乡公路。加大财政投入,争取年内实现城乡公交客运全覆盖和县城公交全免费,确实解决老百姓的出行难。(牵头部门:县住建局、县交运局)
5.全面推进环境生态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重点抓好城市提档、荒山绿化、干果经济林、通道、村庄、旅游专线等绿化工程,年内新增绿化面积5.2万亩,林木绿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继续搞好水利设施建设,抓好拦蓄水工程、河道清淤、水源涵养林、生态湿地修复、荒山生态防护林、环城河道治理和浊漳河治理等工程,重点完成东北阳段河道治理、虒亭、王村一带国家水保治理、兴建付村、王桥、甘村三处湿地工程和阳泽河、北马喊等小型水库的清淤除险加固;加大环保治理力度,重点抓好县城集中供热扩容、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牵头部门: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环保局)
6.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和事故责任追究,强化企业生产的巡查监管,加大煤矿、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健全综治维稳工作机制,充实维稳人员队伍、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确实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全力推进本质安全型县建设,深入开展煤矿、非煤企业、道路交通、危化品、森林防火、建筑施工、食品药品、中小学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整治。(牵头部门:县安监局)
7.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水平,今年重点实施新建五中、潞安小学、永惠小学和农村寄宿制学校改造;完成新建二中、四中、职中的配套工程建设。把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全部纳入义务教育范畴,继续实施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和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积极与高等师范院校联手,招聘一批高素质的教育人才,充实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着力构建优质、均衡、和谐的教育发展新格局。(牵头部门:县教育局)
8.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以争创全省人才工作十强县为契机,全面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具有引领和支撑作用的高端人才、引进新兴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培养具有一定技术和带头作用的农村实用性人才。创新人才发展机制,制定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制定人才引进的规划和相关优惠政策、积极探索集聚高端人才的有效途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解决优秀人才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崇尚人才,人人争当有用人才的良好氛围,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牵头部门:县人社局)
四、重大项目
1.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该项目由潞安集团投资建设,是国家“十二五”重点攻关、山西省重大转型项目,项目利用煤矿废弃的高硫煤为主要原料,通过全方位的工艺优化及系统集成、将废弃能源变成清洁高效能源和精细化工产品。建设规模为:150万吨/年F-T合成油品精制、30万吨/年焦油加工和108MW余热发电。项目总投资318亿元,占地5100亩。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21亿元,利税21.8亿元。今年主要完成厂区场地平整、进厂道路、临时建筑、现场临时变电所安置、铁路专线项目现场踏勘、大件厂房设备安装等工程。工程于2012年3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52亿元,2013年计划完成投资50亿元,预计2015年12月完工。
2.襄矿集团瑞恒化工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聚氯乙烯二期工程。该项目是省级重点工程,是全省规模最大的聚氯乙烯生产企业,主要生产烧碱和聚氯乙烯等产品。项目总投资23亿元,投产后,预计年可实现产值40亿元,利润4.4亿元,税金2.1亿元,安排劳动就业1000余人。今年主要完成大型厂房、大型设备购置安装等。工程于2012年1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13亿元,2013年计划完成投资10.5亿元,预计2014年6月完工。
3.襄垣七一鸿达煤基多联产项目。该项目由七一集团和鸿达煤化公司合资建设,该项目由500万吨焦化、180万吨甲醇、60万吨烯烃三大项目组成,主要是依托焦化企业生产的焦炉煤气,采用先进技术将传统煤化工和现代煤化工深度耦合,加工制造甲醇、烯烃系列产品,可就地转化我县及周边1500万吨焦化所产生的焦炉煤气。项目总投资275亿元,占地3300亩,建设周期30个月。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15亿元、利税56亿元,可安排就业3000余人。今年主要完成场地平整、厂房、购置部分设备等。工程于2013年5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1亿元,2013年计划完成投资30亿元,预计2014年12月完工。
4.山西襄矿泓通煤化工有限公司20万吨合成气制乙二醇项目。该项目是省级重点工程,由襄矿集团和香港泓通公司合资建设。项目引进合成气制乙二醇专利技术和先进的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就地气化低热值、高含硫量的劣质煤,综合利用焦炉煤气、电石炉尾气、煤层气等气体,产出高附加值的乙二醇产品,气化的灰渣用于建材生产和采煤回填。项目总投资38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1亿元、利税9亿元。今年主要完成厂区道路、动力岛、购置设备等。工程于2012年3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10亿元,2013年计划完成投资10.5亿元。预计2014年12月完工。
5.山西襄矿至德电力储能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0亿安时电力储能电池项目。由襄矿集团与中国至德集团投资建设,分两期实施,一期规模25亿安时,二期规模75亿安时。项目总投资66亿元,占地3000亩。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500亿元,利税50亿元,安排剩余劳动力5万余人。今年主要完成场地平整,厂房建设、购置部分设备。工程于2011年10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5亿元,2013年计划完成投资5.5亿元。预计2014年12月完工。
6.中冶集团20万吨高性能取向冷轧硅钢项目。该项目由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冶集团控股,建设规模为年产20万吨高性能冷轧硅钢产品。主要建设硅钢全套前工序设施,包括活性石灰、KR脱硫、顶底复合吹炼、RH真空处理、大型板坯连铸机、电磁搅拌、热连轧机、硅钢板坯加热炉等。总投资46亿元,占地850亩,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5亿元、利税6亿元。今年主要完成场地平整,厂房建设、购置部分设备。工程于2013年5月开工建设,2013年计划完成投资10亿元。一期工程预计2014年8月建成投产,二期工程预计2015年12月建成投产。
7.山力铂纳百万米橡胶机带及PVC/PE管材项目。由贵州山力输送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依托当地新型煤化工产业链,利用上游企业聚氯乙烯、聚乙烯等产品作为主要原料,主要生产PVC/PVG阻燃、大倾角、钢丝绳芯体、叠层等系列输送带,配套生产百万米PVC/PE管材、5万吨邻苯二甲酸二辛脂、10万吨再生橡胶、全自动托辊等5大系列产品。项目总投资6亿元,占地500亩,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6亿元、利税3.6亿元,安排就业1000余人。今年主要完成厂房建设、购置部分设备。工程于2011年3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1亿元,2013年计划完成投资2亿元,预计2014年6月建成投产。
8.仙堂山旅游开发。项目总投资22.23亿元,计划用5—10年的时间,将仙堂山景区建设成中国佛教文化圣地、世界佛教文化基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今年主要完成十大景点建设、景区附属配套等。工程于2010年3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18亿元,2013年计划完成投资3.7亿元,预计2013年12月完工。
9.新城镇、新农村建设。项目总投资32亿元,涉及12个乡镇、园区,规划总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目前各乡镇均已开工建设,今年重点完成基础设施配套及土建主体工程,2013年计划完成投资8亿元,预计2014年12月完工。
10.城中村改造。项目总投资260亿元,涉及16个村。今年重点抓好小郝沟、东关、北关、西河底、西城庄等城中村改造建设,2013年计划完成投资20亿元,预计2015年12月完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充实完善转型综改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为推进转型综改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明确职责分工。全县按照“实施方案—年度行动计划”的滚动实施办法,扎实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各乡镇(富阳工业区、社区服务中心)、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提出本领域、本部门的实施方案、年度行动计划和配套措施,将转型综改任务分解落实到位,部门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确保转型综改工作有序推进。
(三)加强协调配合。建立与省市有关部门的合作机制,积极争取上级的指导和支持,加强有效沟通和信息反馈,确保转型综改试验工作有序推进。转型综改办和有关部门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出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四)加强宣传引导。利用报纸、电视和网络等各种媒体,深入宣传省、市、县推进转型综改的重要举措、生动实践和取得的成效,宣传转型综改的好做法、好典型、好经验,为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五)实施考核评价。制定转型综改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评制度,加强日常督促检查和年终考核,对工作成效进行跟踪评价,确保转型综改任务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