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2021-10-09 |
发文机关:襄垣县教育局 | 主题词: |
标题:关于加强信息技术课教学管理整体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工作实施方案 | |
主题分类:教育 | 发布日期:2021-10-09 |
为了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结合我县信息技术课教学实际,特制定《关于加强信息技术课教学管理整体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工作实施方案》(简称《方案》),要求各中心校、县直中小学要认真落实《方案》要求,扎实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推进我县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正常开展和顺利实施,保证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质量,强化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整体提升我县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和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
3.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实践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
4.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三、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由“基础内容”和“拓展内容”构成。“基础内容”依照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要求设置,属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内容”依照“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和“全国青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相关内容设置,属课外活动教学内容。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
1.基础内容
模块一 信息技术初步知识
模块二 文字处理
模块三 图形图像处理
模块四 资源治理
模块五 网络应用基础
模块六 制作演示文稿
模块七 简单程序设计
模块八 智能机器人
2.拓展内容
(1)制作电子小报
(2)制作电子相册
(3)工具软件使用
(4)简单动画制作
(5)多媒体素材加工处理
(6)制作网页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
1.基本内容
模块一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运算机
模块二 文字处理
模块三 数据处理基础
模块四 网络应用基础
模块五 加工多媒体作品
模块六 程序设计
2.拓展内容
(1)图像设计与制作
(2)制作动画
(3)创建主题网站
(4)多媒体作品集成
(5)程序设计初步
(6)智能机器人
四、教学实施
全县中小学校要加强对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的研究,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营造好学习信息技术的大环境和学生课堂学习的小环境,要善于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
(二)合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恰当地采用“讲授教学、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任务驱动法、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
1.教学中不能采取机械训练的模式。要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机械式的学习转向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让学生亲身经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空间,让学习更有趣,更有生命力。
3.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要把课内的学习内容与课外的实践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班级、学校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
4.开展合作交流。要让每位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要为学生创造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在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开展交流活动,相互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信息技术理论测试、学生实际操作考查、学生作品评价的方式。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课程管理,确保学校信息技术课正常开展
县教研电教中心要加强全县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管理,学校要加强本校信息技术课程管理,在确保学校信息技术课正常开设的基础上,逐步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全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能力
县教研电教中心要组织全县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参加省、市、县有关部门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要引导信息技术课教师借助“希沃学院”公众号,自觉进行能力提升培训学习;中小学校要组织本校教师开展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校级培训,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高度融合的探索研究,提升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加强硬件建设,为学校信息技术课开设提供保障
县教育局要依据县委县政府“智慧校园”建设规划,逐步建成“智慧校园”,加强信息化教学终端配备;学校要装备微机室,加大信息化教学设备维护力度,提高学校信息化设备使用率,为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正常开展提供保障。
(四)加强教学研究,提高全县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
县教研电教中心要加强信息技术学科组建设,增加学科组人员配备,做到按学段分设信息技术学科组,强化对全县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试题命制、评价办法等的研究,发挥县级学科组的示范、引领、指导作用;各学校要加强对本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整体提升全县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
(五)加强教学监测,引导学校开足信息技术课,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县教研电教中心要依据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全县中小学校,尤其是小学和初中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学情况的督导与评估。除加强对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督导外,还要对全县中小学3-8年级信息技术课教学情况及学生信息素养提升情况进行抽测,每学期组织一次,根据抽测数据评价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引导学校开足信息技术课,逐步规范信息技术课教学,提升全县中小学生信息素养。
伴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普及,全球各国都正在步入数字时代,而核心信息技术作为数字时代的支撑,无疑是当前国家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普及正是掌握核心信息技术的基础,我们将继续努力,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现网络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